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發出的撞擊力,這是什么玩意兒?
不等大腦下令,身體便自然反應,從戰馬身上一躍而起,憑著沖鋒的慣性,從戰車上方飛了過去。
長刀在半空中舞動著,撲進了軍卒群中。
戰車上的軍卒被她幾刀砍倒。
黑暗中不辨東西,納闌悶頭往前,長刀舞得甚急。
可惜,沒有戰馬的納闌,攻擊能力大打折扣。
戰車后面便是大宗戰騎沖鋒隊伍,無數刀槍在黑暗中晃動。
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抵擋躲避的。
任何武功,在這樣的環境下,都失去作用,憑的只是運氣。
納闌的身上也不知挨了多少刀砍搶戳。
她奮力拼殺,奪了一匹戰馬,在大宗騎隊中左沖右突。
韃子不善夜戰,原因自不必說。
可林豐的清水軍在訓練項目中,一直便有夜戰技能訓練。
這包括了如何在夜間辨別敵我,是最基本的技能。
關鍵是在軍卒的膳食營養上做了些調整,適時加入些羊肝豬肝等動物內臟,有效地改善了軍卒的夜間視物不清的問題。
清水軍的裝備上,在肩頸部位做了一個標識,這個標識在夜間可以反光。
這還是林豐的發明,他將被世人視為珍寶的夜明珠,磨成熒光粉,加入水膠。
在盔甲上做成象征清水軍團的logo,既能看出是自己人,還能看出對方的級別。
讓戰場上的軍卒,一眼便能看出,是敵是我,級別上是高是低。
只此兩項,就在夜間的戰場上占據了很大的優勢。
激烈的拼殺中,清水軍卒根本不用猶豫,撲上去就砍。
可韃子就缺乏了這種辨識度,刀槍相向時,還需仔細辨別。
雖然只是片刻間的遲疑,便謬之千里,先機盡失。
再加上戰車的加持,韃子騎隊潰敗的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