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來是讀書人,眼光還是有的。
如此便盯上了清水地區,這里被林豐治理得相當富足,而且還安全。
他也不靠近,就帶人在周邊搶點糧食吃。
主打一個小打小鬧,不至于讓邊軍和林豐關注。
如此,便以盔屋山為根據地,養著四五百山匪。
可是,四五百人的飯量過大,小打小鬧很快就捉襟見肘。
無奈之下,搶了回都護府的陳通判一行。
等王富來將陳通判抓到山上一審,才知道自己惹的麻煩過大。
但事情已經做下,只得硬著頭皮,想多訛點錢才糧食再說。
等三方軍隊都聚集到邠縣時,王富來知道,自己的造反之路走到了盡頭。
山下全是大宗軍隊,他哪里有膽子下山。
只天的時間,糧食便見了底。
幾個山匪頭目湊到一起,商量如何擺脫目前的困境。
商量了半天,最后,王富來決定派使者下山,去跟軍隊首領談判。
被派下山的也是一個童生,叫古淮聲,三十多歲的年紀,跟王富來是同學。
他在山匪中,算是個能說會道的主。
古淮聲被人用繩索槌下山來,然后偷偷跑到了邠縣城內。
他還是很有見識的,知道說了算的主,應該是在城內住著。
進入城門后,滿眼都是干活的民夫,也沒人理他。
古淮聲沿著街道往縣衙門走,一路好奇地看著那些匆忙來去的民夫們。
衙門口有兩個軍卒站在門的兩側,警惕地看著過往行人。
古淮聲堆了笑臉,上前拱手。
“兩位軍爺,在下想拜見將軍,不知可否?”
“姓名?”
“古淮聲,渭源同生。”
“在此等候。”
一個軍卒轉身入內稟報。
時間不多,那軍卒回來,沖古淮聲一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