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馬車被張常有帶領的五百騎兵護在中間,一路緩慢地往曠野中行去。
就是到了夜晚,隊伍里點了火把,依然繼續前行。
車隊行進到第二天的晌午時分,有游騎過來示警。
有大隊韃子騎兵已經到了三十里之內。
三十里對于騎兵來說,不需一刻鐘的時間便可趕過來。
張常有下令,所有馬車開始繞圈,頭尾相連,形成一個松散的圓形防御工事。
五百人下馬,將戰馬也拴在馬車上。
弓箭手站在馬車圈子里,準備迎敵。
果然,不到一刻鐘的時間,近千名韃子騎兵,呼嘯著沖了上來。
張常有下令放箭,一時間漫天的羽箭沖向韃子的騎兵隊伍。
一旦弓箭手壓不住韃子騎兵,弓弩手便開始對逼近的韃子射擊。
雙方形成了拉鋸戰。
同樣的場面也出現在于雷押運的車隊,近千名韃子騎兵,圍繞著馬車圈成的防御工事,進行不斷沖擊。
韋豹的游騎,迅速將戰況回饋到林豐這里。
而此時的林豐,已經帶了三千人馬,走直線,徑奔韃子在邊城東門的大營。
這兩波出來劫糧的韃子騎兵,均是從這個東門營寨里派出的。
因為這個區域,都屬于這個營寨防控范圍內。
根據林豐的判斷,韃子的營寨中有五千人馬。
出營劫糧去掉兩千,那營中剩了三千左右。
自己帶了三千人馬,再加上邊城的五千人。
雙方分了前后,沖擊韃子營寨,贏面很大。
當然,他讓韋豹去邊城下報信。
這個時間差得掌握好,先讓邊城的五千人開始進攻,將韃子的精力集中到前營。
自己則從后襲擊韃子。
三千人的兵力,里面還帶了三百工兵。
是為了破除營寨的木柵和各種障礙物。
工兵配備了不少工具,包括折疊的鐵鍬,帶繩索的飛鉤,小鋼鋸、折疊軍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