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回星的想法得到了村里人的高度贊賞:“還是林郎君聰明,單聽名字,看這紙的樣子,要不說,誰能知道這是用不值錢的竹子做的呢。”
至于林回星說宣紙貴的話,村里人都沒覺得有什么問題。
主要這宣紙村里人平常也用不到,林回星都已經說了,這是做出來賣給那些貴人寫字作畫的。
在永國,能認能人寫的人注定不平凡。
在大多數時候,知識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是財富。
竹簡、獸皮制作成的書籍那都是世家貴族們家中的珍藏,一般只會允許族中子弟學習。
世家貴族又只和世家貴族聯姻,姻親之間偶爾也會互相借閱書籍,不過這都是不允許流傳出去。
書鋪更是是沒有的,如鄭老爺這種舉家實現階級跨越的庶族,倒是會公中出資舉辦族學,不過也僅限于讓家中少數的小輩會認會讀,請的教書先生也是大家族中不收寵的邊緣子弟。
在永國只要你認識字,并且能寫,那就算是人才,這種人才,是有機會當上縣衙的小吏的。
至于當大官,那光有才學可不行。
在永國想要當武將很簡單,投身軍中,只要你足夠幸運,殺敵夠多,功勞夠大,且沒遇到冒領功勞的無良將領,那成為小將軍只需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時間。
若你要想當文官,讀書認字,文采好,名聲好都還不行,得舉孝廉。
“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即只有被各地郡守級別的官員舉薦的郡內名聲好,人品佳的人才,才能進入官場為國家做事。
當然了,這郡守也不是想舉薦誰就舉薦誰,郡縣人口不滿10萬三年舉孝廉一人、不滿20萬兩年舉一人、20萬一年舉一人,四十萬一年舉二人……
林回星之所以回知道這些,也是之前在秦府借宿的時候,聽秦輝說起過。
作為商戶,秦輝的兒子十分的聰明機靈,他本想靠著自己妹夫得舉薦,讓自己的兒子能去撈個小官當當,但也一直沒能如愿。
永國倒是沒有商戶子弟不能當官的規定,只不過絕大部分的商戶,都接觸不到郡守這樣的大官,更別說讓對方幫著舉孝廉了。
舉薦的人地位越高,受重用的機會就越大,永國的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就可以隨時向龍椅上那位舉薦人才的。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舉孝廉的弊端很明顯,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這種靠舉薦就能當官的好事情,有資格舉薦得人肯定優先考慮自己的門生故吏、好友親朋。
時間一長,官員之間營私舞弊、朋比結黨就成了常態。
永國可沒有什么寒門貴子,能通過舉孝廉當上官的,最差也得是庶族。
像林回星這種白丁,那真是窮盡一輩子都當不上官。
不對!其實林回星想當也是能當的,只要有重大的功勞,朝中也是會給予封賞的。
如果林回星愿意冒著出風頭,被人盯上的風險把玉米種子敬獻上去,就算當不了實權官員,當個只拿那一縣食邑不干活的縣侯還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