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防研究院的分析,東大陸軍需要維持2000輛主戰坦克、3000輛各式裝甲車、5000門各式火炮的常備力量,才能滿足國防需求。
實際情況則是,數量上差不多,但質量相差太大了。
現役裝備里,絕大多數是五六十年代生產的老東西,急需更新迭代。
此時,一拖廠已經有一半的產能轉產坦克裝甲車了。
在新式主坦還沒有出來之前,陸軍在80式主戰坦克的基礎上,搞出了81式主戰坦克,屬于準三代主戰坦克,作為過渡型號來使用。
這種坦克的性能比出口的80式主戰坦克略好,但造價更便宜,便于批量生產裝備部隊。
離開合飛廠之前,李干和專門和梁景輝進行了一次技術方面的談話。
李干把黑鷹直升機的圖紙鋪在桌面上,說,“老梁,關鍵零部件的攻關只是一方面,我們還要學習美國人的設計理念?!?/p>
“你看這個飛機載員艙布局,兩排座椅,剛好能坐下一個班的戰士,中間的地板剛好能放下兩副擔架,如果搭載普通人員的話,能塞進去二十人?!?/p>
“兩個側門開口非常大,便于快速登機快速離機,而且,旋翼是可以折疊起來的,整機的尺寸,與剛剛立項研制的c-17的貨艙寬度是高度吻合的,便于空運?!?/p>
“所以,你不能把目光盯在飛機本身,要充分考慮到這個飛機所需要擔負的任務,綜合所有的因素,來做針對性的改進和調整?!?/p>
“比如未來是否需要具備空中加油能力,是否能加裝武器,擔負搶險救災這些非軍事任務的時候,有沒有加裝防災救災專業設備的能力,等等等等?!?/p>
“現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用不上,在設計上,要為以后的改進留下足夠的冗余量,把這個飛機當成一個基礎平臺來搞,學習殲-10的設計理念,搞成一個系列的通用直升機?!?/p>
“還有軍轉民問題,我國民航低空市場潛力非常巨大,在商用、民用領域,對通用直升機的需求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加速提升。森林救火、航空勘探、遠海救援等等,這些硬需求,本身就存在?!?/p>
“總而言之,直升機和戰斗機不一樣,是高度軍民融合的一種產品,你得開拓思路,充分調研,綜合了越多因素,你搞出來的就不再是單純的仿制品了,而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貨。”
李干一番話,令梁景輝有醍醐灌頂之感。
“自主知識產權”這種新名詞,更是梁景輝第一次聽到。
能當總師的,無不是智商超高之人。
梁景輝好奇問道,“李處,這個自主知識產權,能否展開講講?”
李干便把這個名詞的含義說了一遍。
梁景輝一點就懂,對李干是越發佩服了。
短短三個詞語,把國產、專利技術、經濟效益給高度概括了起來,這可太厲害了。
安排好直-20項目的事宜,李干和陸近山飛到了瓦汗戰地軍校,到達的時候已經是夜里了。
這里的入夜時間是晚上九點之后。
情報局偵察員扎西德勒和穆塔基早已經在會議室里等著。
穆塔基看著擺在桌面上的一具單兵火箭筒,不時的擦拭著口水。在邊上,還有一種很像手持式攝像機的東西。
穆塔基問,“扎西大哥,這是什么東西?”
扎西德勒說,“激光引導儀,讓你們過來,就是學習使用這種器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