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二十八年,初冬。
朱標雖然已經年過七十,但是身體依舊還不錯,也沒得什么大病。他甚至仍然按時上早朝,然后每天和太子朱雄英一起批閱奏折,制定政策。
倒不是說朱標信不過朱雄英的能力,不肯放權給他。主要是朱標想趁著自己還有精力,和他一起制定政策,盡量考慮到所有的利弊,盡量做到完美無缺。首當其沖的就是朱標之前提過的內閣投票制度和輔政制度。當時朱標只是提出了一個設想,但是現在,父子倆帶著眾多大臣卻把這個設想不斷完善。朱標想的是,就算孝文一朝不能實行,也要定下一個框架,然后由朱雄英慢慢實行。畢竟皇帝獨攬大權好處是很多,但是弊病也很多。縱觀古今,任何王朝政權想要走得長遠,都不能只由一人、一個階級掌權。還是要多聽取意見,而且吸納新鮮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御史于謙由于個人能力,被朱標破格提拔為太子少保,協(xié)助皇帝和太子處理朝政,協(xié)理軍務。從資格上來看,于謙確實有些年輕,所以也有些大臣找到朱標鳴不平。但是朱標回懟他們只用了輕飄飄的一句話。
“你的能力比于謙強么?你有于謙那樣剛正清廉么?”
然后,然后就再也沒有人抗議了。開玩笑,于謙的能力眾人也是看在眼里的,無論是處理政事還是軍務,都是絕對的一把好手。清廉?不好意思,一個連喝人家百姓一頓酒都要上報的人,誰敢跟他比清廉。人家于謙的家都是皇上賞賜的,甚至連媳婦也是朱標賜婚。他在朝廷這么久,無論是誰送禮宴請都別他拒之門外,清流官員們便將他視為領袖,但是卻沒有私下的交情,因為于謙不與他人私下相交,都是公事公辦。保守派系的官員們,也就是那邊那個喜歡拉幫結伙,按資排輩的人,更是視于謙為眼中釘肉中刺。但是卻抓不到他任何把柄。至于剛正,滿朝文武除了他和少數愣頭青,應該是沒人敢頂著皇上干了。
于是于謙就順利地成為了太子少保,當朝重臣。朱標幾乎是把歷史上虧欠他的全部都給補回來了。但是于謙也沒有讓他失望,他用事實證明了,一個人能夠名垂青史,被萬人贊頌,自然是有他的原因的。
傍晚時分,朱標用過晚膳,仍舊在奉天殿里辦公。但是太子朱雄英卻坐不住了,他來到朱標的面前,小聲說道。
“父皇,您現在年歲已經大了,您還是別如此操勞了,這里有我和眾位大臣,您還是休息一下吧!”
聽到朱雄英這么說,朱標也才緩過神來,然后伸了個懶腰,揉了揉有些酸疼的眼睛。
“人家都說,到了年紀就應該服老。之前我是不信的,但是現在,這才坐了沒多久,就腰酸背痛,精神頭更是大不如前了,確實該服老了。”
“父皇已經是七十二歲高齡了,但是仍舊能每日早朝,甚至和我們一起處理朝政,這已經是亙古罕見的了。就連太祖當年,身子骨也不如您。但是父皇,您還是多歇歇吧,為了您也好,為了母后也好。您是不是已經好久沒有看望母后了。”
朱標躺在龍椅上,閉起眼睛。
“確實啊,最近跟你們一起忙著這些事情,忙完了就回去歇著去了。已經有陣子沒去看你母后了。你母后最近怎么樣了?”
朱雄英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母后她老人家,可能不太好。我最近一直都去探望她,她又消瘦了許多。而且總是咳嗽,有時候還會頭疼。”
朱標這時候也緊張了起來。
“怎么不早說?太醫(yī)去看過了嗎?”
朱雄英點了點頭。
“太醫(yī)看過了,也給開了幾服藥,一直都在吃著呢,太子妃也一直都在那照顧母后。兒臣……兒臣其實早就想說了,但是母后一直都攔著不讓我說。她說她是年紀大了,所以身體不濟,只要多休息休息總會好起來的,說不應該為了她而讓您分心。但是兒臣實在是不愿意瞞著父皇,所以……”
朱標直接起身,指著朱雄英的鼻子罵道。
“你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你母后說沒事難道就沒事了嗎?你難道不明白這個年紀病了代表什么嗎?居然還想要幫她瞞著我!行了,你先帶著這幫大臣繼續(xù)做事情,我去看看你母后!”
朱標披上斗篷,起身便前往坤寧宮了。此時已經入冬,雖然還未下雪,但是天氣已經很冷了。
朱標一個人來到坤寧宮,守門的太監(jiān)看到朱標,剛要起身通報,就被朱標攔下了。
“不必聲張,朕一個人進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