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朱標在轎子里面,突然問道。
“三思,你覺得你們定遠的這個縣官老爺怎么樣?”
“倒是個好人,辦的也都是好事。只是有些軟弱。”
朱標輕笑道。
“軟弱?朕可沒看出來。他處置那些奸商下手毫不手軟。雖然面對你跟朕是有些唯唯諾諾,但是為百姓謀求福祉的時候,居然敢直面朕。這種人豈是軟弱之輩?他這是大智若愚罷了,因為縣官當得太久,所以學會了為人處世。但是心中還有自己所堅守的信念。”
李三思騎著馬,抬起了頭。
“不管怎么樣,定遠能有這樣的官,對老百姓來說確實是件好事。”
“是啊,經過這件事情后,朕也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朕之前想要讓各村鎮選出代表,為百姓發聲。現在朕倒是覺得,也應該讓這些人為各地的官員發聲。如果真有做得好的,一心為民的官員,可以通過百姓,上報給朝廷。我們不光要獎勵和提拔這些官員,還要從撥款、建設等各個方面支持他們,既然你是個好官,那朕就給你機會,真正為老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好事。”
“嗯……”李三思沉思了片刻后說道。
“皇上的政策,都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但是臣擔心,倘若當地官員收買百姓,讓百姓為他們說好話,結果他本身就是個庸碌無為之人,甚至是個貪腐的官員,那又該怎么辦?那皇上和朝廷不就被他們蒙蔽了么?”
“你擔心的也對,但是你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百姓,只會真心向著對自己好的人。為什么所有的百姓都向著大明而不是大元?就是因為在大明,他們才能過上好日子。一個官員可以收買百姓一時,但是他不會收買百姓一輩子。只要他有失德之處,虧欠百姓之行,那百姓也不會一直擁護著他。人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百姓其實就跟水一樣,你用力拍擊水面,手會痛,但是你如果輕柔地放在水里,也會感受到清涼。”
“皇上不愧是皇上,高瞻遠矚,臣明白了……”
朱標笑著搖搖頭。
“哪怕是圣人,也不可能考慮到每個地方,更何況是朕。其實你說的也有道理。所以為了防止有人收買百姓,朕還會派御史去暗中調查,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不管如何,多想一點,多做一點總是有好處的。不會讓千百年后,子孫們都在說,這位先祖定了個什么破規矩啊,朕可不愿意到時候受埋怨。”
“哈哈哈哈哈!皇上豈會受埋怨,您是我這輩子見過,做事最周到,最有想法的人了。就算是千秋萬世之后的子孫,對您也只有崇拜。誰敢找您的不是?再說了,老祖宗的規矩肯定有好有壞,適合這個時候,但是又不一定適合其他時候。真是個賢明的皇帝,就應該因時而異,自己辨明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精辟啊!三思,朕沒想到你居然也能說得如此精辟的。這么一看,我爹他當時也是很相信我了,所以才放心大膽地讓我去折騰。”
每次一提起朱元璋,朱標的心頭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哪怕朱元璋已經逝世多年,朱標依舊如此。
“好了,接下來就是要辦點正經事了,在朕離開定遠之前,有點要升這許光京的官,就給他個巡撫當當,你看如何?”
“皇上,這我就要說您幾句了,我們定遠好不容易來了一個好官,您一句話就給升了,那定遠的老百姓還不干呢!”
“哈哈哈,都是為大明盡力,為百姓服務嘛,只不過這次,他會惠及更多的百姓,就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了。”
……
等到朱標等人回到驛站,皇后常青兒卻還是沒有笑臉。她一見朱標就問道
“怎么樣皇上,這定遠的縣令是不是還是個壞蛋,您是不是把他收拾了?”
“不,朕不僅不要收拾他,還要升他的官,升成巡撫!”
常青兒:“啊?”
然后,朱標就將這來龍去脈講清楚了,常青兒這才意識到,是自己鬧出了烏龍,冤枉好人了。
“那要照皇上這么說,這許光京確實是個好官,應該嘉獎。”
朱標點了點頭。
“朕決定明日離開定遠,離開之前,就給他一道升官的旨意。”
常青兒:“明日離開定遠?”
朱標:“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