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祭拜過明孝陵之后,其余兩路大軍也陸續取勝,班師回朝。朱標四路大軍同時作戰的策略,雖然曾經讓他置于險境,但是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現在他寢宮里掛著的那幅地圖,已經頗為完整了。大明的疆域已經擴大到一個驚人的數字,原本一些史官在心里,對朱標的評價是,遠勝于文景二帝,乃是守成仁君。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擴張,他們對朱標的評價就變成了不亞于唐宗宋祖,屬于文武兼備,積極進取型的帝王。
不說別的,單說朱標平定了蒙古,將偌大的草原變成大明的行省,這一點就足以媲美他老爹了。中原王朝,自古以來就跟蒙古草原爭斗不休。但是哪怕圣名如漢武帝,唐太宗,也只能做到驅逐韃虜,或者讓對方不敢侵犯。而朱標,則是徹徹底底地將胡虜同化,功德無量。至于西邊的亦力把里,也就是西域,也被朱標征服下來。用他的話說,這原本就是我們的地盤,他這是促進民族大融合了。
朱標不僅要征服這些疆域,還要從心里把他們同化。朱標從中原地帶遷去了大量漢民,給予他們土地和牛羊,讓他們哪怕去到關外也能過上富足的生活。這些漢民又帶去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生產生活經驗,相信要不了多久,這些地區的原住民也會逐漸習慣大明的統治。
當然,還有官員的派遣。朱標特意選拔了一批年輕的有識之士,派遣他們去到當地進行鍛煉。對于這些后來歸順的民族,朱標給的政策也非常寬松,他們的地位和大明原住民無二,還會得到朝廷的幫扶。只要他們不犯上作亂,那便可一生無憂。按照朱標的設想,要不了百年,這些當地土著就會和漢民結合,彼此習慣。而且還會拋棄原有的民族觀念,以大明子民自居。自古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遙想促進民族融合,就要一視同仁,用真心去感動每個民族的子民。
而高麗和東瀛,也不僅僅是大明的附屬國那么簡單。除了每年都要向大明賠款進貢,還要接受大明駐軍。駐軍五年為一期,定期更換。而且朱標給當地駐軍的軍紀格外嚴明,要求不可侵犯當地百姓,不能作威作福,一旦發現有人作亂,立即軍法從事。當然,因為他們遠離家鄉,給的軍餉和補助也很高。所以愿意去東瀛和高麗駐守的士兵也不在少數。
將這一系列的事情安排妥當以后,朱標再次看向地圖,可他這次看的并不是大明地圖,而是一幅簡略的世界地圖。
“要是能往更遠的地方走走就好了,日月所照之處,即為大明,這話聽起來多么悅耳啊!五大洲六大洋,要是萬國朝拜,全世界都說漢語,那才是真正的功德無量啊,后世子孫,都會感謝我吧!”
朱標笑著,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子。
“可惜了,可惜我已經老了,就連藍玉,也已經打不動了。縱容朕有雄心壯志,也得服老啊!歲月不饒人。”
朱標緩步走出寢宮,望向天邊的太陽。
“一代人有一代人該做的事情,當初我就是這么勸老朱的,沒想到我老了,倒想要跟他做一樣的事情。呵呵呵……”
“有什么好擔心的呢,雄英既有老朱的勇武無畏,也有咱的謀略沉靜。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了,我未完成的事情,總會有人替我完成。現在還是把朝廷里一些不安定的因素解決一下吧,盡量將制度完善些,那樣大明就不會走歪路。”
……
朱標不知道,此刻的太子東宮,一幫人已經開始了秘密集會。
“再過三個月可就是十月初十了,這件大事可馬虎不得,得盡量早做準備。而且不能讓他老人家發現。”
太子朱雄英坐在主座,而旁邊,則都是他的弟弟妹妹們,有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還有幾個公主們。按理說,只有到了重大節日,朱標的這些兒女們才會齊聚一堂,但是今天,他們卻聚在這里,瞞著朱標商議著什么。
建王朱允炆嘆了口氣,看向朱雄英。
“大哥,這尋常的手段都用盡了,沒什么意思,也沒什么效果。既然決定要辦了,那就一定要辦得與眾不同,別出心裁才行,這樣才能配得上父皇啊!”
其余幾個弟弟妹妹也是紛紛點頭。
“大哥,您是太子,資歷威望都遠在我們之上,您出個主意,我們照辦就是了!”
眾人的一番話倒是讓朱雄英有些為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