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保衛戰,終于結束了。
馬哈木和阿魯臺到了最后,還是選擇了投降。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骨氣,而是因為整個蒙古草原的聯軍,現在只剩下他們手里這不到兩萬人。至于熱河的五萬大軍,目前也是生死未知?,F在的草原上,基本上都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甚至一個家族也不剩下幾個青壯年。
他們二人已經成為草原的罪人,注定要被釘在恥辱柱上。但是他們總要為草原保留一些火種。于是他們投降的時候,只要求朱標放過這些士兵。朱標當即表示,只要這些士兵愿意歸順大明,成為大明的子民,他可以放他們回草原,而且不計前嫌。要不然,他們這些人也得埋葬在北平。
阿魯臺和馬哈木對視一眼,皆是無奈苦笑。但是事到如此,也只能答應人家了。
朱標看向天空,北平的天空依舊湛藍,好像被水洗過的絲綢。但是城內硝煙彌漫,哀嚎遍地,原本莊嚴繁華的古城,現在已經是殘垣斷壁。
“這場戰爭,從某種方面來說是我們贏了,但是……戰爭真的有勝利者么?”
北平城已經大面積損毀,北平守軍更是只剩下不足千人。朝中的大小官吏,單是在戰場上陣亡的,就已經超過了六成。很多朝代,哪怕亡國之時,也沒有如此慘烈。但是朱標他們也創造了一個神話,以不足十萬人的守軍,全殲了敵人二十多萬的鐵騎。這在整個戰爭史上都是駭人聽聞的,更別說他們只是一些老弱殘兵,并不是精銳。
“一個朝代,總要在戰火中發芽,經歷風吹雨打,才能傲然于大地。而這些,也不過是些許風霜罷了,我們可以從頭再來……”
朱標只覺得有些脫力,作為軍事主官,他這些天,確實是太累了。朱雄英和朱允炆兄弟倆見狀急忙攙扶他回宮。
回到宮中,朱標也沒有休息,而是忙著復盤這場戰斗。不夸張地說,大明離國都被破,君王被擄,就差那么一點點。所以朱標的心情到現在還不能平復。他平日里自詡心思縝密,可是還是犯了許多錯誤,最后還得靠兒子們來解救。
朱雄英和朱允炆,在整個大明保衛戰中,除了一開始被朱標委派任務,就再也沒露面過。朝中上下無人知曉他們二人的去向,但其實是朱標給了他們二人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去應天調兵!
朱標總共派出四路大軍,四十余萬人出征,而這些,當然不是大明所有的軍隊。拋去地方上鎮守走不開的士兵,大明可調動的軍隊足足有七十萬!這正是朱標韜光養晦的結果。只不過有二十萬大軍,一直駐守在東南沿海以及應天城里。這些軍隊只聽命于朱標,就算是兵部也無權調動。所以朱標才派了太子朱雄英和建王朱允炆二人同去,而且手持圣旨玉璽,才能把這些大軍調動。
當然,從應天到北平,大軍十日內根本支援不過來。所以朱雄英也耍了個小聰明,他帶著精銳騎兵,晝夜趕路,沿途換馬,才終于在千鈞一發的時候支援回來。他當時嚇唬馬哈木和阿魯臺說十萬大軍已經支援過來了,但是他們到達北平的,只有一萬騎兵罷了,當時馬哈木和阿魯臺也是窮途末路了,一看到援軍來了,便也沒了戰意。他們若是垂死掙扎,倒也能給朱標他們造成不小的麻煩。
只能說什么樣的爹,就教出什么樣的兒子。
大殿上,馬哈木和阿魯臺被五花大綁帶了進來,但是二人卻依舊不肯向朱標下跪。錦衣衛們怒從中來,直接將他們踢得跪下來了。
“現在還有你們囂張的機會嗎!”
“算了,不必如此了。給他們松綁。”
阿魯臺冷哼一聲,依舊是桀驁得很。
“大明皇帝啊,雖然你贏了,但是我依舊是不服,我認為你只不過是運氣好一點罷了,倘若你的援兵來得再晚些,那就是我們贏了!我們不是輸給了你,我們是輸給天意了!”
朱標長嘆一聲。
“早年間的張士誠,陳友諒,敗在先皇手下的時候,都有過這種感慨。難道一句上天佑你不佑我,就可以將我們所有的努力都給否定了嗎!我們北平城里的所有臣民,死戰不退,哪怕拼光了,也從未后退一步,這就是大明人的勇氣!當朕被你們逼入絕境,千鈞一發的時候,大明的百姓挺身而出,這就是他們的忠心!我們這么多人的努力,這么多人的忠勇,難道就被你一句天意就給否定了嗎?”
“說到底,還是你們的援軍來了,要不然我們還是會贏,兵力差距,無法彌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