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確定敵軍將會攻城之時,朱標便將李三思派了出去。給他的任務(wù)也很簡單,在津門至保定府一帶召集人馬,支援北平。
一旦全國各地的藩王和官吏,得知北平被攻擊,都會立馬救援。但是眼下各地的兵力都有些空虛,僅能自保。就算救援北平,就算掏空家底也只能派出幾千人。這些人來到北平保衛(wèi)戰(zhàn),都不夠給人塞牙縫的。所以朱標就派李三思等人,攜帶圣旨去各地召集人馬,最后在津門保定府一帶匯合。三天過去了,李三思終于召集到了五萬騎兵。
五萬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關(guān)鍵是看在誰的手里,又怎么用。朱標早在李三思離京的時候就給了他旨意。
“你大軍到來時,如果看到綠色的烽炮,那就證明北平雖然危急,但是并未失守。你就帶著大軍從側(cè)方迂回,以機動性襲擾敵方。如果看到燃放的是紅色的烽炮,那就證明北平危矣,立刻進入城中支援。”
“那如果,我沒看到城中染放烽炮呢?”
“那你記得,要讓大明的后繼之君,為朕報仇!”
朱標說此話的時候,仍舊是云淡風(fēng)輕,但是李三思卻覺得自己肩膀上,有萬斤的重擔(dān)。不夸張地說,大明的生死存亡,也系在他的身上了。
李三思此刻率領(lǐng)著大軍,許多藩王也身在其中,例如周王、楚王這些,居住的離北平不遠的藩王,都已經(jīng)披掛上陣。李三思知道,自己指揮大軍還差些火候,于是便將朱標的安排囑托都和楚王朱楨說了,然后讓朱楨指揮大軍。朱楨活動了有些僵硬的肩膀。
“寄情書畫這么多年,我還真沒想到,居然還能再指揮大軍。不過這樣也好,就當(dāng)是活動活動筋骨了!為了大明,為了皇上,將士們,跟我沖鋒!”
五萬大軍從北平城側(cè)面而過,直奔蒙古軍隊的重軍殺去。
“不好啦!我軍前方突然出現(xiàn)大明騎兵,數(shù)量最起碼有五萬人,來勢洶洶,現(xiàn)與我軍距離已不足五里!”
“北平城的外圍已經(jīng)淪陷了,沒想到大明居然還有騎兵能參戰(zhàn),我倒是小瞧這個大明皇帝了!馬上擊鼓傳令!士兵們上馬,與大明騎兵正面交鋒!”
騎兵的速度飛快,一眨眼的時間,朱楨等人就殺到了蒙古中軍,因為是突襲,許多蒙古士兵還沒來得及披甲上馬,一時間損失不小。
“不要慌!馬上列陣!舉盾!放置柵欄絆馬索!叫攻城的大軍立刻回援!”
哪怕阿魯臺和馬哈木此刻再不愿意,也得把負責(zé)攻城的大軍喊回來,形成規(guī)模的騎兵沖殺起來,那可真不是開玩笑的。
朱楨見到敵軍已經(jīng)列陣完畢,于是當(dāng)即下令。
“撤!”
朱橚看了他一眼。
“六弟,現(xiàn)在就撤?我們可是有五萬騎兵,應(yīng)該還有一戰(zhàn)之力吧?”
朱楨卻是搖了搖頭,說了自己的理解。
“我們的五萬騎兵,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機動性,想要全殲敵軍是不可能的,眼下只是因為敵軍來不及準備,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等他們反應(yīng)過來,以騎兵對騎兵,那時候戰(zhàn)局就不利于我們了。我們現(xiàn)在的目標應(yīng)該是襲擾,而非守城和殺敵。只要能拖延敵軍的攻城進度,那就是對皇上和北平最有力的支援!”
朱橚也點了點頭。
“好!你打仗在行,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