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眼下情況危急,戰局不利于我大明啊!還請您下旨遷都吧!”
“現在蒙古人已經開始陸續登上城墻了,哪怕大軍拼死抵抗,外城城墻失陷也是必然!皇上,請您為國家大計考慮,遷都吧,畢竟這仗輸了以后還可以贏回來,但您身為一代帝王,是萬萬不可落到叛軍手里受辱的啊!”
“有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皇上不考慮遷都,那就先退到后方去避一避,等戰局穩定下來,您再回北平也不遲啊!眼下還請皇上大局為重!”
朱標手執玉筆,悵然若失。
“遷都?暫避風頭?那去哪呢?”
大臣們紛紛跪地。
“皇上!無論是津門還是濟南都成啊!我們大軍護送您,回應天去也成啊!”
朱標將桌上的奏折戰報推落在地。
“那也不成!朕可以跑,王公大臣們可以跑!百姓呢?這蒙古大軍就是為了劫掠而來,北平一旦失陷,平民百姓又該如何?大明這才二世,難道朕就要偏安一隅了嗎!”
“皇上!好漢不吃眼前虧啊!眼下蒙古軍隊都已經殺紅眼了,城中戰力折損過半!您就是大明的主心骨,只要您還在,等梁國公等人大軍班師回朝,依舊可以一雪前恥啊!”
這幾位大臣聲淚俱下,紛紛磕頭。他們雖然死諫朱標撤離,但是卻沒提自己的事情。朱標也明白,他們真的是為了大局考慮,可是眼下敵軍圍城,為的就是他啊,倘若他突圍了,敵軍直接放棄攻城,轉為追擊他又該如何?只有堅守待援才有勝機,可是這援軍,何時才能到呢?
“已經是第三天了啊!傳令全軍,若是不敵,全部撤離到內城。我們要在北平的每一條街道,每一處城樓甚至每片廢墟和敵軍作戰!只要還有機會,就不能放棄!”
“皇上……”
“傳旨吧!”
……
城墻上,常遇春依舊沖在士兵面前,他身上已經傷痕累累了,但好在并無致命的傷口。而傷了他的人,都已經化為尸體堆了在城墻上。
“開平王!皇上有旨,必須撤離到內城!請您老趕快率大家撤離吧!我們只是撤退,到了內城,依然還有機會!”
常遇春用虎頭湛金槍支撐著身體,但還是忍不住喘著粗氣。
“好啊!那你們先撤,咱掩護你們!”
“可是您現在已經筋疲力盡了,我們必須把您帶回去!”
“廢他娘的什么話!這是軍令!咱常遇春的屬下就沒有敢違背軍令的人!”
副將眼含熱淚,卻只聽到常遇春高喊一聲。
“走!”
“我們走……”
守軍紛紛撤下城墻,只留常遇春一個人,傲立城墻之上。此刻的太陽熾烤著地上的一切生靈,常遇春也想起了多年前的那個中午。在元末的混賬世道中,落草為寇好像并不是一個糟糕的選擇,大家也不過是為了吃口飽飯罷了。他雖然落草為寇,但是仍有底線,只愿劫掠元軍和地主富商,官家老爺,可惜山寨的寨主劉聚,是個鼠目寸光的家伙,沒有任何底線。當和此刻同樣熾烈的太陽照耀著他的時候,常遇春突然醒悟了。
“這打家劫舍豈是大丈夫所為?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就該做一番大事!”
于是他單槍匹馬,提著自己的虎頭湛金槍,下了山。他在山間等了兩天兩夜,終于等到了那支軍隊。坊間傳說,鳳陽朱元璋,乃是當時大英雄,他雖為紅巾軍,但是和其他造反的人截然不同,胸懷大志,對百姓秋毫無犯,而且他很缺人手。
當常遇春跳出來的一瞬間,朱元璋一行人嚇壞了,還以為這個身高體壯,滿臉黝黑的大漢是劫道的強盜,常遇春卻將手中兵器一丟。
“咱早就不干那勾當了!咱聽說朱元璋是個人物,所以特此來投奔!還請您收留我。”
朱元璋起初對他的態度非常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