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其實也是糾結了很久,最終才下定決心,迎娶徐妙錦為妃。
一開始,他對徐妙錦的了解,僅限于歷史,以及徐妙錦五歲時候的初次見面。但是當徐妙錦隔著寢宮的門跟他喊話的時候,朱標心里也有了徐妙錦的影子,哪怕他一直不愿意相信,但是這就是事實。
后來徐妙錦參選秀女,在御花園中大膽開口,每一步都是靠著勇氣,勇敢接近朱標。愛情是沖動是盲目,但是不可否認,愛情也是勇敢者的游戲,勇于說出心聲的人,總會獲得命運的垂青。不知道從何時起,朱標的心里總會多一絲憂傷,他會想起當初那個女孩無助的眼神,想起關于星星的童話,更會想起那句歲歲長相見……
身為一個皇帝,納妃并不是一件大事。但是阻礙朱標的,一直都是他內心深處的糾結,他怕辜負了徐妙錦。但是那金色光影一句話點醒了他。
“不要等待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
當他處理政務的時候,會想到徐妙錦。當他休息的時候,也會想到徐妙錦的哭泣。當他眺望星空的時候,也會擔心徐妙錦再次出家常伴青燈古佛。所以,他的心里已經有了一個柔弱卻又堅強的女子。而且這也并不是憐憫或者其他,只是他們的命運交織。所以朱標納徐妙錦為妃的時候,才會附贈一道密旨,表達自己的心愿。
既然未來我們無法預測,那何不大膽些,去愛一個人,或者接受一份愛,人生很短,別徒留遺憾。
……
徐妙錦出嫁當天,朝野震動。徐家,本就是大明的名門望族,此時,他們家的三女兒入宮為妃,更會提高徐家的地位。官員們除了祝福,難免還有些嫉妒。畢竟徐家的徐輝祖繼承了徐達的爵位,而三個女兒皆是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可謂是顯赫至極。要是自己家族的地位也能如此該多好。但是他們不知道,徐妙錦的幸福,與政治無關,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
徐妙錦出嫁的當天,徐府皆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畢竟要徐妙錦要入宮當皇妃了,這可比嫁給藩王要氣派多了。徐妙云更是親自為妹妹梳頭,獻上祝賀。
徐妙錦略施粉黛,唇紅欲滴,眼藏柔波。本就絕色的她,身著鳳冠霞帔,更是添彩不少。連徐妙云也忍不住感嘆。
“妙錦,你真是個美人,姐姐我看得都要嫉妒了……”
當妝容畫好,徐妙錦滿心歡喜,等待她的意中人。十多年的等待,終于修成正果,連她自己都覺得像做夢一樣,不可置信。
皇上迎娶妃子,而且這妃子還是徐達的女兒。朝廷上下也十分認真。禮部嚴格把守每一個環節。從送聘禮,到上花轎,進宮門,都有講究。朱標也是一樣,雖然依舊身穿龍袍,但是胸前也有紅綢做成的花,代表著新郎官的身份。百官們也是紛紛敬獻賀禮,祝福之聲不絕于耳。朱標也是沒有客氣,管你什么禮物都是照單全收。畢竟現在大明官員也是很有錢的,沒必要跟他們客氣什么,當然,他也在奉天殿前大擺宴席,宴請百官。
到了晚上,朱標也沒有醉心朝政。就算他是個工作狂,也要講究時間場合。這納妃的大日子,還辦什么公務啊?宮里還有一位美艷動人的嬌妻等著他呢。太醫院也是保持了一貫的作風,給朱標送來了朱元璋的秘方。他無奈苦笑,然后一口喝光……
當他來到徐妙錦面前,也沉醉于徐妙錦的美貌。她本就絕色,在鳳冠霞帔的掩映下更是動人。喝過合歡酒,徐妙錦的臉便有些微微泛紅。
“皇上,臣妾等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了。”
“朕也沒想到,當初那個只會哭鼻子的小丫頭,最終會長得如此俊俏,而且最終還成為了朕的妃子。”
氣氛逐漸氤氳,但是朱標還是忍不住問出自己一直擔心的話。
“妙錦,倘若有一天我離你而去了,你會不會后悔和我在一起?”
話剛說完,徐妙錦便捂上了他的嘴。
“大喜日子,何必談這些喪氣話?哪怕只是圖個吉利,也是因為我希望能與你白頭偕老。而且臣妾的答案,皇上一直都知道。蜉蝣就算朝生夕死,也要展翅而飛。妾身就算付出多少年的等待,只要能與皇上相守,便是值得!”
朱標不再多言,熄滅了蠟燭,然后吻上徐妙錦。
“我這一生,又要多一份牽掛了,哪怕是為了你們,我也要長命百歲……”
……
第二天,朱標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人逢喜事精神爽。在朝堂上也是神采奕奕的,不只是精神狀態,甚至人也好像年輕了不少。既然小問題都已經解決完了,那他也將要開始搞大事了。目前大明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農業商業發展良好,充實了大明的國庫。四海安定,百姓休養生息。之前心懷不軌的異族,也被朱元璋給打怕了。現在困擾大明,同時也困擾朱標的,只有兩件事。這第一件事就是大明的藩王,這第二件事就是大明的國都該遷一遷了。
朱元璋早就有想要遷都的想法,畢竟應天雖然是南方的中心,朱元璋發家的地方。但是應天的短板同樣也很明顯,隨著大明的版圖越來越大,應天對于北方的輻射力度就稍顯遜色了。幾大藩王被派遣到之前的古都就藩,也是因為朱元璋想要遷都,讓他們尋覓一座合適的城市,然后當作國都。但是因為后來的事情太多,遷都一事逐漸就被耽擱了。朱標上位,自然也要開始籌備了,畢竟太宗,總要搞一些建設性工作嘛。
至于遷都的選項,朱標早就決定了。幾大古都各有優劣,但是最適合成為大明國都的,還是北平。歷史同樣驗證了這一觀點。至于朱元璋想要遷都去鳳陽,那個人感情色彩太重了,鳳陽不能說一窮二白,只能說毫無發展前景可言。大明想要發展,總不能只守著自己家的祖墳吧?雖然說遷都修宮筑城是一件大工程,勞民傷財,但是大明現在最不缺的,還就是錢和人。
“遷都工作該提上日程了。不過想要遷都,就要搞定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比如說我的這些弟弟們。老朱家的子孫,你們準備好了嗎?朕要削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