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朱雄英被朱元璋這突然一問,問得直發愣。
“好端端的,皇爺爺為何突然說這個?”
“哈哈哈哈,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都是大小伙子了,也該娶媳婦了嘛!要是有意中人就跟咱說,別像你爹似的,當初娶你娘的時候,還是咱和你奶奶追問才開口。男兒嘛,該主動的時候就主動點,不就是娶媳婦么,不丟人。”
朱雄英面露羞色。
“皇爺爺,孫兒確實沒有意中人。而且這最近發生了這么多事,孫兒哪里還有心思談情說愛啊。您要是張羅,您倒是應該替我父親張羅了,他這么多年,也只有兩個妃子……”
“他還用咱管么,他馬上就要登基了,到時候就有一堆妃子了。咱其實倒也不是催你,咱只是想喝一杯你的喜酒了。不過晚點成婚也行,想當初咱和你奶奶成婚,也都二十五六了,娶親晚的人,都有出息。”
朱元璋這番話,簡直就是單身男女的福音,朱雄英也忍不住笑了。
“皇爺爺還是理解孫兒的,不過這么一說,孫兒也想聽皇爺爺講些您以前的事情了。孫兒之前雖然聽過,但是只是只言片語,還是聽皇爺爺自己講有意思。”
面對大孫子的要求,朱元璋自然是不會拒絕。
“那你就搬個凳子,坐咱旁邊,聽咱給你講。”
朱雄英動作麻利,不多時候,凳子茶水瓜子點心就全準備好了。
“皇爺爺,您可以開始了。”
朱元璋看著遠方,摸著胡須。
“咱這一生發生的故事可太多了,咱一時間倒是不知道從哪開始了。那就從頭講吧。”
“咱出生于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啊,但是大元朝腐朽,連年收取苛捐雜稅,也趕上年頭不好,十年九災。不是旱災就是蝗災,老百姓自己的吃食都沒有,上哪去弄錢糧交稅呢?咱在家里排行第八,所以又叫咱朱重八。說起來你都不信,你太爺爺太奶奶,當初一個病死了,一個上吊自縊了。咱那些兄弟姐妹,也不是病死就是餓死了。其實說到底,就是因為窮啊,因為這天底下有太多的不公道,咱老百姓沒有好日子,咱有時候也想,當初要是有一口飽飯吃,咱爹娘兄弟是不是就不會死,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有的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朱重八。”
“那后來呢?”
朱雄英聽得入了神,他當然知道,饑荒會餓死人,但是沒想到,自己家曾經也餓死過人。
“咱爹娘死的時候,連一口棺材都沒有,甚至腳上連雙鞋都沒有,咱哥只好用衣裳,把他們的腳包起來了,然后用草席包裹,草草殮葬。連墳地都是人家好心借出來的。咱跟村里的地主簽了賣身契,就替他們去廟里當和尚還愿了。”
“咱本以為,當了和尚,最起碼就能吃頓飽飯,可是天下動蕩,連和尚也難以維持生計。咱只好下山,當了游僧。說來也可笑,那時候咱給人念經超度,還是連一口飯都換不來。咱當過小販,當過乞丐,為的就是這一口飽飯,直到后來,各地紛紛起義,湯和啊,就是那個信國公,他就在郭子興郭大帥的軍營里,當了個千總。他給咱寫信,讓咱來從軍,說在軍營里,能有前途,最起碼能有口飽飯吃。”
“所以您就從了軍,開始圖謀天下?”
朱元璋笑著搖搖頭。
“哪有那么容易,咱就算去了郭大帥的軍營里,也是最低等的小兵,要跟人廝殺。但是咱作戰勇猛,每次都悍不畏死,所以郭大帥就注意到咱了,然后你奶奶也對咱芳心暗許,這以后郭大帥就給咱改了個名字,就叫朱元璋,咱和你奶奶成了婚,也成了紅巾軍里的頭目了。”
“但是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的,郭大帥和他的兒子郭天敘,也會經常猜忌咱,咱只好領了淮西二十四將,離開濠州城,出去另謀出路。對,就是二十四個人,咱就靠著這二十四個人,打下了定遠,發展壯大,有了兩萬多人。但是后來又被郭大帥給收回去了。”
“啊?又收回去了?這可是您自己的士兵啊,那您之后怎么辦了?”
“咱名義上還是郭大帥的部下,更是他的義子。咱只好從頭再來了。但是郭大帥死后,咱也掌握了一部分他的兵權,他的兒子郭天敘掌握了另一部分。那郭天敘被人慫恿,攻打應天,應天可是元朝在南方的重要城池,防守嚴密。他不僅沒打下來,還喪了命。咱趁機拿下應天,自此也算在亂世站穩腳跟了。”
“之前有人跟咱說,亂世別急著稱帝,要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更重要的還是得收攏民心。咱聽他的,一直積蓄力量,一直隱忍不發,也算囤積了二十萬兵力。大元朝這時候已經是大廈將傾,腐朽不堪。所以各方豪杰都忙著搶地盤。這里對咱最有威脅的就是陳友諒和張士誠。陳友諒是個梟雄,也是個小人吶,他謀害了上司倪文俊,還有徐壽輝,一躍當時天下成為最大的勢力,張士誠也不是等閑之輩,他占據了最富碩的蘇州,也對咱虎視眈眈。后來,陳友諒打造了一批戰船,好幾丈高的大船啊,然后發兵六十萬,來進攻咱們應天。”
“這一戰孫兒聽說過,是鄱陽湖水戰,陳友諒傾巢出動,結果大敗而歸。”
“史書上只記得一句陳友諒大敗而歸,他們哪里知道當時的情境。那時候小明王被張士誠圍攻,咱不顧眾人反對前去營救。你爹那時候才八歲,但是已經有了早智,當了軍師上戰場替咱布置。就是因為有他,有你朱文正大伯,還有鄧愈這幫名將,死守洪都近百天,才讓咱喘過氣來。咱才有資格跟陳友諒在鄱陽湖一較高下。”
“鄱陽湖一戰,咱才明白什么叫天意。陳友諒的船堅炮利,兵士眾多,可是咱這邊只有小船,士兵也不熟悉水戰。是你爹和劉伯溫幫了咱啊,劉伯溫借的風,你爹獻計火攻,一舉重創陳友諒大軍。徐達、常遇春、余通海等眾將舍生忘死,終于一舉擊潰陳漢大軍,陳友諒戰死。兩年后,咱親自帶兵踏平蘇州,生擒張士誠,至此江南再無戰事。可笑張士誠那家伙,死之前竟然還跟咱說,天佑爾等不佑我,他說的確實是事實,但是也是可笑至極,咱那么多年的努力,那么多兵將的生死,又豈是一句天意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