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后一拍朱標的肩膀。
“標兒啊,好好干!咱肯定支持你,無論是文臣武將,咱都會給你留下班底,保證你以后這皇位坐得穩當。”
一提到皇位,朱標的心里也犯嘀咕,原因無他,只是因為朱元璋的兒子,太多了。不說最像朱元璋的老四,繼承了祖傳造反藝能。就說老二,秦王朱樉,現在可是對這皇位虎視眈眈的。還有后來為朱棣大開方便之門的谷王朱橞,這哪有幾個好人啊。只能說他現在這太子之位坐得是穩,但是皇位能不能坐穩可就不好說了。畢竟無論是前世還是現在,變數都太多了。
所以他現在才如此急切地準備組建屬于自己的勢力。早些年間,朱元璋已經為他鋪好了路,只是可能連朱元璋也沒想到,自己居然那么能活,熬走了一個又一個的老兄弟。基本上等到朱元璋殯天之后,大明初代文臣武將基本也已經不剩誰了。大明的官二代們,可沒有幾個能堪大用的,就拿他自己的親小舅子常茂來說,小打小鬧混一混還行,真要讓他領兵上戰場,那還不把人全都帶溝里。大明戰神李景隆?算了吧,只能說朱標不殺他都是看在他老爹李文忠的面子。就目前來說,能打又年輕的僅剩個藍玉,而且對他的忠心毋庸置疑。
“上一世是我我死得早,藍玉才被斬殺。這輩子只要我還活著,藍玉肯定死不了!不過別人也不能落下,可惜了,姚廣孝已經被老四整過去了,要不然,我手下文臣一定會增援一員大將。不過現在問題也不大。咱手下現在有合適的人。不過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大臣,而是用大臣的人,這藩王早晚都是個大麻煩,肯定以后還得收拾。”
朱標雖然削減了藩王的權力,軍隊和待遇。但是仍然覺得問題很大,畢竟所謂亡國之策,可真不是說說而已。從國家整體上來說,藩王需要國家供養,而且得益于朱元璋旺盛的精力,藩王只會越來越多,萬一他們有作奸犯科,犯了法或者圖謀不軌的,準備謀反作亂的,他倒是可以解決,可是后世之君呢?又該怎么辦,最重要的事情還是,這所有的藩王都姓朱,都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后代,要是日后打著清君側,靖難的口號,人家也算是名正言順啊。
“爹,我覺得,其實還有一點。那就是你可能得對你的兒子們,嚴加管理了。畢竟,他們于公,是大明的藩王,于私,是您的兒子,他們的一言一行可都代表著咱們大明,這要是有些不好的事情傳出去,可有損咱皇家臉面。”
朱元璋笑著看向他,還以為他還是因為和秦王朱樉的爭吵耿耿于懷。
“雖然老二那臭小子平時總是犯渾,也沒少冒犯你,但是說到底不也是你自己的弟弟么,有時候,該讓著他就讓著他點。咱知道上次在你母后靈堂上的事,確實不怪你。等下次的,咱一定好好收拾老二那個混賬,給他長長記性,也給你出口氣。”
朱標搖了搖頭,表情很認真地地說道。
“我不是為了和老二的爭吵耿耿于懷,您是知道我的,這么多年來,我對待每個兄弟姐妹都算是愛護有加,甚至經常為了他們欺瞞您。坦白來說,我覺得我做到了作為一個大哥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朱元璋的表情有點奇怪,似笑非笑。
“咱早就知道你這個臭小子,平時沒少偏袒他們,但是咱還是希望這話能從你自己的嘴里說出來。不過嘛,咱也不怪你,畢竟你是當大哥的,而且咱老朱家的傳統就是護短。你這點,跟咱還很像。”
朱標無奈地搖了搖頭。
“雖然說護短,但是我之前說的是也是真的。作為您的子女,榮華富貴享受著,自然是萬人敬仰。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代表著皇家臉面。尤其他們鎮守一方,如果魚肉百姓,做了錯事,甚至連當地的監察都不敢上報,這不是我想看到的。所以只能一方面您給他們勸誡規范,另一方面就削減他們手中的權力了。”
朱元璋自然明白朱標的意思,可是這分封藩王的事情,乃是他一手制定,他怎么可能不想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更重要的是,世人只知道他朱元璋護短,卻不知道他的遠見。秦王所在的西安,晉王所在的山西,燕王所在的北平,正好組成了一條戰略防線,只要他們在,北方邊境不能說高枕無憂,最起碼也能頂住二十萬大軍的進攻。但是世人只知道他寵愛兒子,卻不能明白他的戰略眼光。
“你說的是誰啊?是老二平時驕奢淫逸,還是老三濫殺無辜。他們確實有些毛病,但是也是給咱大明站崗放哨的,這總比把大明的邊疆交給其他人來的好吧?”
朱標也有些一時語塞,他心中也是相當矛盾,畢竟他對弟弟們一直都是有情感的。再怎么說也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可是這幫兄弟也確實不省心。都不用說造反,光是這哥幾個干的這些事,都容易被人罵死。
“你就當是我多慮了吧,可能我想得太多了。也許時間會驗證我所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