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壓井又叫活塞式抽水井,是一種通過機械裝置將地下水抽至地面的工具。
其核心結構包括活塞、單向閥及鑄鐵制造的井體。眼下雖然沒有橡膠和塑料制品,但是動物的皮毛經過防腐處理以后也可以做成活塞。
至于鑄鐵的部件就更簡單了,因為其含碳量高所以耐磨性比較強。其運作原理結合了杠桿原理與大氣壓作用,人用力往下壓手柄,通過支點形成動力臂和阻力臂,使活塞上下運動。
只需要幾下,下面的水就會由于大氣壓強給的變化冒上來。
為了增強穩定性底部用水泥給壘起來,同時把井口給封住防止有人墜落。
“哎呀,真的有水上來了!”
當第一口手壓井做好了以后,大家都圍過來觀看。感覺太不可思議了,只是用手輕輕一壓水就往上冒,再也不用一桶一桶地打了。
“是啊真是神了,爵爺可太厲害了!”
大家都覺得手壓井很神奇,可陳平安還是不滿意。手壓井用來打水喝的話還行,用來灌溉農田的話效率還是太低了。
這可是幾百畝農田,哪怕是有十口井灌溉起來效率依然很低。一件事情一旦效率低了,就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等于是在浪費錢啊。
得想個辦法,眼下沒有電機沒辦法做水泵。附近沒有河流,也沒有弄水車或者水錘泵。當然如果有河流的話,直接挖個水渠更容易一些,也就不需要任何泵了。
怎么才能把地下水持續抽上來,還不想要人一下一下地壓呢。
陳平安思考了一下,可以借鑒工坊那邊冬天時候的方法利用畜力。讓牲口拉著棍子轉動,再通過齒輪將動能轉化帶動手壓井做活塞運動。
這樣就可以持續地給井里提供壓力,讓水不停地冒出來。
因為壓水不需要多大的力氣,所以選擇驢來拉比牛更合適,雖然驢的力氣不大,可它的耐力是最強的,而且飯量比牛要小得多,無形之中節省了很多的草料。
不需要灌溉的時候,還可以讓驢去干一些運輸農資的事情,利用價值可以說非常的高。
忙乎了接近一個月,種地的事情總算是搞定了,后續讓農民管理就行了。
魚臺縣造船廠那邊也是在全力趕工,陳爵爺下了命令,讓他們不計成本只求最快速度把船給做好。
所以木材只買最好的那種,大康年間不存在古樹保護的問題,幾百年的大樹說砍就砍了。
造船廠這邊都不需要自己去砍,只需要付錢別人就會把切好的木板給送過來。不但木板切好了,而且還晾曬完畢刷好了桐油,拿來直接用就行了。
本來造船廠這邊就有一些存貨,再加上拼命的趕工,三十艘船很快就湊齊了。
三十艘船其中有兩艘是主戰船,主戰船跟貨船不同不用于運貨,上面除了裝備常規武器以外,還有一種很特別的武器那就是紅衣大炮。
紅衣大炮就是最古老的一種炮,炮身三米到四米長,用厚厚的低碳鋼作為炮身,解決了鑄鐵容易炸膛的問題。這東西要是炸膛了,可不是被迸濺一下那么簡單,不但炮手會被炸死,就連船都有可能炸沉了。
為了保證船身的穩定性,每一艘主戰船只裝備了四門紅衣大炮,船身兩側各有兩門。炮身兩側有兩個圓形的跟耳朵一樣的東西,是用來調節炮身高度的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