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規(guī)定的賒銷不是按時間一個月一結(jié)算那種,而是按照賣貨量來算。這聽上去有些吃虧,要是貨一直賣不掉豈不是就一直都不給結(jié)算。
就連鐵心蘭聽到這里,也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好啊好啊,我們這就把契約簽了!”李老板一聽這個條件,高高興興的就把契約簽了給了四成的預付款!
大康年間布匹的利潤是很大的,只要的成本來自于人工和工藝。對于陳平安來說,他的主要成本來自于棉花和油苧麻等原材料。
四成的預付款用來進貨已經(jīng)綽綽有余了,不會影響到工坊的周轉(zhuǎn)。關鍵是他這種賒銷的方式,很容易就能打開市場。
“陳老板,這一車貨都留下唄!”李老板眼巴巴地瞅著一車貨只卸下來三分之一饞得要命!
“不了,我還得去下一家看看!”
有了李老板的例子,陳平安更知道自己的貨不愁買了,當然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接下來又去了兩家布行,果然都是一樣的情況。
依靠稀缺的明黃色布匹吸引眼球,然后用賒銷的方式搶占先機。
貨都賣出去了,預付款也拿到手了陳平安心情大好,路過一家飯館的時候聞到里面有香氣飄出來。
“姐夫我餓了!”尹素素捂著肚子說道。
“走,我請你們下館子!”陳平安大手一揮很豪氣的樣子。
“還是省著點兒花吧!”劉玉玲勸道。
“放心吧嫂子,花不窮!”
上次他就想帶大家一起下館子,因為當時手里的錢不多就忍了。現(xiàn)在有錢了,哪舍得再讓她們吃苦。
他已經(jīng)想好了要點一桌子菜,好好地款待一下大家。結(jié)果進了館子之后一看菜單傻眼了,好家伙這里的東西也太貴了。
大康年間的烹飪技術這么值錢嗎,小麥和炊餅之間的差價就夠夸張了,飯館里的菜更是離譜。一盤普通肉菜賣六十文、八十文也就算了,一只燒雞竟然要一百二十文,一只烤鴨的價格高達三百文,一盤醬牛肉要一兩銀子。
酒的價格也不低,飯館里不賣那種五十文一大壇子的渾酒。普通的清酒要二百文一壺,銀壺酒要一兩銀子,還有一種精釀標價八兩銀子還缺貨,聽說要到大酒樓才能喝得到。
陳平安瞬間感覺,自己賺的那幾個錢不香了,這貧富差距也太大了吧。
富人在酒樓里大吃大喝,一頓飯消費十幾兩乃至幾十兩銀子司空見慣,窮人在碼頭扛包累死累活,一個月都賺不到他們一頓飯錢,甚至都賺不到一個菜、一壺酒的錢。
“客官,要來點兒什么?”店小二上前招呼道。
“稍等,我看一下。”
既然來了也不好意思馬上離開,陳平安思考了一番,點了幾個性價比還算高的菜。
一只燒雞,一盤青菜炒肉絲,一盤清炒竹筍,一份獅子頭,還有一份鯽魚燉豆腐,狠了狠心又點了一壺清酒。不為了別的,就為了嘗嘗這個年代的酒到底是什么水平。
“哇,我好久沒吃燒雞了。”看到燒雞尹素素的兩只眼睛都冒星星了,伸手就要去抓。
“啪!”尹秀秀用筷子打了一下她的小手,畢竟是商賈之家出身還是要講一些規(guī)矩的。
“略略略……”尹素素伸出舌頭扮了個鬼臉,老老實實地拿起了筷子。
陳平安嘗了一下飯館里的手藝也就那么回事兒,不知道是大康年間的廚子不太會用調(diào)料,還是這個飯館太小請不到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