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眼紅而生忌,被拒而生恨。
于是,在表叔傷好得差不多,上山去砍柴的那天早晨,對其進行了殘忍的偷襲。
得虧那個時候,來山中砍柴的村里人挺多,有人發現了他的慘樣兒,將其背回了村子,不然的話,怕是要死在那山林之中。
而他們家的那些狗肉,最終也沒有保住,被這些人在半夜三更的時候,翻墻進來偷走了。
那無賴漢子并不是他們村的人,而是一個叫磨盤溝的木匠,人們都習慣稱呼為王木匠,四十來歲。
本身就是個膀大腰圓的糙漢,生得孔武有力,帶了幾個學徒來他們村,只是給一戶人家打家具的。
現在早不知道去哪個地方找活兒干了,并不在這個村子里面,就算想要追究罪責,也是沒有辦法的。
趙威聽到后,把這個人牢牢地記住,準備有時間再好好探訪一番。
人過留痕,雁過留聲。
只要這個人還活著,就沒有他打探不出來的事情。
接下來又把他們村新來的社長給打探了一番。
那個人是個干實事兒的,和上一任不是一個路數的。
趙威最喜歡和這種實干家打交道,沒有那么多彎彎繞,一心造福于人才是正經。
于是,他就這般空著兩只手上了門,沒打算送禮,還是要試探一番才好作決定。
但凡對方因為沒給禮就甩臉子,他才管這個村子的死活,直接轉身走人。
畢竟,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就連劉鄉長那樣的人,都不咋愿意相信他,他也沒指望自己今日前來,能和這村子達成合作協議。
結果,才剛報上名頭,這個武家坪的社長,就很是驚訝的上前來和他握物。
“久聞大名,沒有想到今兒個竟然能親眼見到,真是后生可畏,大有前途?。 ?/p>
這人說得熱情洋溢,都讓趙威有些不太好意思了。
二人寒暄客套了好一會兒,對方又是泡茶,又是弄瓜子糖果的,倒也殷勤周到。
趙威于是把自己在榆樹囤干的防高溫措施講了一遍,這才和地方提了個建議。
“我看你們村的地勢,如果愿意和我們一起挖水渠的話,說不定能度過這個難關?!?/p>
“但就算是這高熱天氣很快就過去了,我覺得咱們這個水渠挖了也是值得的,畢竟咱們都是靠天吃飯,以后總有遇上天干的時候,這可以保證農田用水,再也不用發愁,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