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15日,龍國首架三代機總裝下線!
歷史于此處轉彎!
1980年,8月20日。
燕郊某軍用試飛基地。
一架銀灰色的殲-10戰機靜臥在跑道上,修長的機身如同出鞘的利劍。
前掠式鴨翼在座艙后方微微上揚,與主翼形成獨特的三角耦合布局,像猛禽收攏的翅尖。
殲-10戰機機腹進氣道呈橢圓形,邊緣過渡處泛著淡藍色的復合材料紋路,如同鯊魚鰓裂般充滿攻擊性。
戰機的垂尾采用大后掠角設計,尾椎處延伸出細長的減速傘艙。
主翼前緣延伸板像刀鋒般銳利,與機身融合處勾勒出流暢的s形曲線。
翼尖掛架微微下傾,復合掛載的霹靂-12導彈銀白色彈體與主翼形成巧妙的視覺延續。
這款集結整個龍國航空工業所有智慧研發出來的戰機,此刻正隨時準備進行第一次試飛!
在試飛基地的機場跑道兩旁,幾乎站滿了來自昌河廠、沈飛、成飛、西飛、陜飛等龍國各大航空軍工廠的工程師們。
除此之外,國防部領導、空軍高層領導、各參研單位的代表、各軍工廠設計師,也全部都匯集于此。
單單試飛基地的機場跑道兩旁,便匯聚了參與殲-10設計研發及制造的上萬人!
他們從東方天際剛剛泛起魚肚白時便守候在此,只為等待殲-10的首飛時刻!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此刻靜臥在跑道上的殲-10“猛龍”戰機就是萬眾矚目!
早上七點半。
殲-10戰機總設計師、總工程師、試飛總指揮彭林的身影出現在了燕郊軍用試飛基地。
而他的出現,無疑把整個首飛現場的氣氛推到了一個巔峰!
在機場跑道的兩側,來自昌河廠、沈飛等各軍工廠的航空專家、工程師們代表們,率先激動無比的舉起了紅旗!
因為在這數百個日夜中,正是在彭林的帶領下,整個龍國航空軍工界才能無比齊整的聯合起來,攻克第三代戰機的難關,創造這個奇跡!
在他們的眼中,彭林是整個殲-10數萬研發團隊當之無愧的領袖!
是殲-10戰機設計師團隊的靈魂!
而在彭林到來后,一組地勤人員和機械師也迅速趕到跑道,對殲-10戰機起飛前進行最后的檢查:
”液壓系統壓力穩定!”
”航電自檢通過!”
”太行發動機試車數據正常!”
“……”
總裝工程師主任王鵬程手持檢查清單,逐項核對著機械師和地勤人員的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