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日子,像磨盤上碾過的豆子,在平靜的碾壓中流淌著瑣碎的聲響,時間轉眼來到八月。
聾老太太那場驚天動地的公審大會,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漣漪終究散去。
后院那間破屋徹底成了無人問津的死角,聾老太太像只真正的耗子,蜷縮在陰暗里茍延殘喘。
劉海中,閻埠貴得了王主任死命令,每天輪班去探視一次,與其說是照顧,不如說是監視,確保她不再鬧出幺蛾子。
那扇破門開合間,偶爾飄出的腐朽氣味和壓抑的咳嗽聲,成了老太太唯一的動靜。
賈張氏也罕見地消停了些。
賈東旭那次絕望的哭訴和冰冷的威脅,像根無形的繩子勒住了她的脖子。
她不敢再像從前那樣撒潑打滾,滿院嚎喪占便宜,不過話劇熱度慢慢沒人討論,最近又開始變得活躍。
中院倒是添了喜氣,傻柱和張小燕,在蘇長順的保駕護航下,順順當當地扯了證。
張小燕正式搬進了傻柱那間拾掇得利利索索的正房。
傻柱那張黑臉上整天掛著傻笑,走路都帶風。
小雨水更是開心得不得了,有了個溫柔識字的嫂子,每天牽著手上下學,嘰嘰喳喳像只快樂的小鳥。
傻柱的手藝有了用武之地,家里時常飄出誘人的飯菜香,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天,廠里廣播和街道宣傳欄同時貼出了新告示——上頭正式下達文件,全國實行糧票制度,糧食管控再次收緊,
告示前圍滿了人,議論紛紛。
”糧票?啥玩意兒?以前不是有糧本嗎?”
”嗨,換湯不換藥唄,糧本只能在指定糧店買,這糧票,聽說是能在全市糧店通用,全國糧票還能全國用呢,方便是方便了點…”
”方便啥?定量,看見沒?按工種,按年齡,按戶口性質,定量更清楚了,工人多少,干部多少,家屬多少,小孩多少,白紙黑字,想多吃?門兒都沒有!”
”定量更嚴了?那咱家孩子多,口糧本來就不夠,這以后…”
”唉,這年月,啥時候能敞開肚皮吃頓飽飯啊…”
對于蘇長順來說,這消息波瀾不驚。
糧票取代糧本,無非是管理更精細化,流通更靈活些,本質還是定量供應。
他工資穩定,李曉梅也有定量,岳父家更是有保障,影響微乎其微。
他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他的入黨申請,經過岳父李正華這位重量級介紹人的背書和這段時間的考驗,終于批下來了。
一本嶄新的,印著鐮刀錘頭的黨證,沉甸甸地揣進了他的口袋。
這意味著,他未來的路,更寬了。
許大茂這小子,自從親眼目睹蘇長順把聾老太太那等老妖精都整得生不如死。
心里那點不服氣和嫉妒,徹底轉化成了敬畏和巴結。
在宣傳科里,有事沒事就往蘇長順跟前湊,遞根煙,說點廠里的小道消息,或者吹噓自己新學的本事。
”順子哥,順子哥!”這天剛下班回到大院,蘇長順正推著自行車跟李曉梅往大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