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青州在和徐州干仗正是缺人的時候,飛燕兄弟堂堂黑山賊首能力在明面上擺著肯定能脫穎而出。
張燕:……
也就是公孫瓚不在跟前,不然他非把人揍成豬頭不可。
身邊有個碎嘴子張遼已經很煩人,他看上去像沒有脾氣的人嗎?
去就去,誰怕誰!
鄴城官署事務繁多,沮授等人通宵達旦總算止住了官吏偷跑的勢頭,只是勢頭雖然止住了,已經跑掉的官吏卻回不來,官署空出來的位置實在填不滿,新提拔上來的小官小吏趕鴨子上架也得干。
沮治中覺得這么下去不行,冀州也迫切的需要提拔大量人才來應急。
張將軍既然守不住城里的官吏,那就去臨淄問問考試的細節吧,如果能帶回來份沒用過的考題就更好了,他們這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出題的重點在哪兒。
青州的考試提前好幾個月就開始準備,不只出個題閱個卷那么簡單,細節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那么多士子千里迢迢到臨淄考試,最后的結果肯定得讓絕大部分人都心服口服才行。
錄用的士子為什么錄用,不錄用的士子為什么不錄用,所有事情都得有說法。
他們不清楚要注意哪些細節,還是得派人去青州問問才安心。
張燕很想說這種事情應該派個文化人去問,但是看看官署里各位大人眼下的青黑又把話咽了回去。
算了算了,官署里的文化人都騰不出手,還是他去吧。
公孫伯圭催的急,張文遠那混蛋小子也等著看熱鬧,他再不去也實在不像話。
不是他急著投誠,是公孫伯圭急著投誠,和他沒有任何關系,他張燕自始至終都是那個誰都不服的張燕。
沮授:……
張遼:……
遠在幽州的公孫瓚:……
行行行,是是是,你說什么就是什么。
然后,公孫瓚繼續在幽州抓狂,張遼繼續琢磨去哪兒剿匪,沮授繼續廢寢忘食的守在官署處理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
張燕:……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老天好像看他不順眼,好不容易做好心理準備去臨淄,到地方了才發現小荀州牧不在城里。
他能扭頭就走嗎?
事實證明,不可以。
從鄴城到臨淄要經過平原國,目前駐守平原國的是他的老鄉趙云。
他沒有提前打招呼說要路過,奈何張文遠那個大嘴巴一丁點兒消息都藏不住,除了不在青州的小荀州牧,青州地界兒的守將基本上都知道他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