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皇后是一位很稱職的皇后。
當年寵冠六宮的榮妃,常常告病不來請安,沈皇后總是應對得體。
江書鴻剛侍寢的第二天請安,榮妃就沒有到場。
“榮妃素來體弱,近日倒春寒,本宮早囑咐她好生將養(yǎng)。
既身子不適,自當以安康為重,這些虛禮免了也罷。
”說罷,沈皇后略略沉吟,而后轉向瓊琚交代道:“去庫房取那支老山參,連同本宮新得的安神香一并送去。
太醫(yī)若說需什么藥材,只管從本宮份例里支。
”后來許多次請安,榮妃的位置都空空如也。
沈皇后有時會為她找補,笑著說:“榮妃在自己殿里的小佛堂抄《地藏經(jīng)》呢,那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去傳話,就說本宮準她抄足七日,這些日子不必來請安了。
另交代她莫要不顧身子,經(jīng)卷再好,也要記得用膳。
”有時則是榮妃侍寢后,蕭景明免了她的請安,沈皇后也仍是笑盈盈的:“昨夜侍寢辛苦,是該免晨省的。
”她唇角總噙著恰到好處的笑,顯得端莊穩(wěn)重,又叫人感到親切。
江書鴻唯二兩次見到沈皇后堅硬的面具露出一絲裂縫,分別是在蕭應婳落水那次,和永熙五年的春天。
蕭應婳被江書鴻從水中救上來時,沈皇后已匆匆趕到。
她第一眼看到的,是女兒被江才人拽著拖到岸邊的模樣。
shi透的衣裙裹著小小的身軀,宮人們手忙腳亂地將她抬上來,水珠從她發(fā)梢滴落,在青石板上洇開一片暗色。
蕭應婳從來不是個讓她省心的女兒:她性子活潑,如男孩一般好動,總在各處闖出禍事;她沒有女孩子家的樣子,不愛女紅刺繡,反而癡迷兵書,常常在騎射場上多練一個時辰,直到日頭西沉,以至于即使沈皇后尋來珍珠粉為她敷臉,蕭應婳的臉蛋仍曬得比尋常女兒家黑許多。
沈皇后雖頭疼她那幅樣子,卻也總能安慰自己,女兒在外人面前禮數(shù)很周全,公主該有的威儀端得穩(wěn)穩(wěn)的。
黑一些就黑一些吧,總歸是健康的、鮮活的,像春日里抽條的柳枝,帶著一股子蓬勃的生氣。
她是一株形狀規(guī)整的、柔弱美麗的樹,女兒卻可以是一棵生機勃勃的小苗。
然而此時,她的女兒變得如此蒼白。
她躺在那里,面無血色,連嘴唇都褪盡了往日的紅潤,只顯出一副讓人害怕的蒼白。
水珠順著她的睫毛滾落,她的眉尖微微蹙著,呼吸微弱得幾乎看不見xiong膛的起伏,脆弱得仿佛一碰即碎。
她渾身軟軟地昏迷在宮人懷里,仿佛所有的生機都已被冰冷的湖水抽離殆盡。
“來人,”沈皇后的聲音不復往日的柔和親切,沉靜如寒潭,“將賢妃帶回咸福宮,事情查清楚之前先禁足。
”“大皇子年歲已大,不宜繼續(xù)住在后宮,便先在皇子所禁足吧。
”其實大皇子今年不過六七歲,是可以遷去大皇子所、也可以與生母同住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