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擷芳園,層林盡染。
金黃的銀杏與火紅的楓葉交織,在午后微涼的陽光下鋪陳出絢麗的畫卷。
亭臺水榭間,紗幔輕揚,墨香與茶香氤氳交融,文會正酣。
晉王李珩身著一襲天青色的云錦長袍,外罩同色系輕裘,玉冠束發(fā),氣質溫潤如玉。
正與幾位崇文天閣才子榜上名列前茅的青年才俊圍坐在臨湖的‘聽瀾軒’內。
軒外碧波微漾,倒映著斑斕秋色,軒內茶香裊裊,墨香浮動,談笑風生。
“殿下此解,深諳《秋水》篇‘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之真意,不拘泥于形骸,直指本心,令學生茅塞頓開。”一位身著竹青色直裰的年輕學子由衷贊嘆,眼中閃爍著欽佩的光芒。
李珩溫和一笑,姿態(tài)謙遜如常:“陳兄過譽了,本王不過是與諸位才俊切磋,相互砥礪罷了。”
“倒是方才諸位論及‘文以載道’與‘文以怡情’之辯,引經據(jù)典,新意迭出,才令本王受益匪淺。”
“崇文天閣英才輩出,實乃我大夏文脈昌隆之幸。”
李珩聲音清朗,言辭懇切,目光真誠地掃過在場每一位學子,讓人如沐春風。
他深知,眼前這些清談風流的年輕士子,便是未來朝堂清流的中堅,更是維系世家門閥影響力的關鍵。
今日文會,賓主盡歡,招攬之意已在不言中。
談興正濃之際,一位身著晉王府內侍服飾,面容精干的仆人悄無聲息地快步上前,躬身低語:
“殿下。”
李珩神色未變,依舊含笑側耳傾聽旁邊另一位才子對某句詩文的見解,只是身體極其自然地微微側傾,將耳朵靠近那仆人。
仆人聲音壓得極低,幾不可聞:“殿下,鄭國公有要事求見,讓您立即去見他”
李珩聞言,眼底深處掠過一絲極其細微的狐疑。
他面上溫煦如春風的笑意絲毫未減,依舊保持著傾聽的姿態(tài)。
待那仆人語畢退開一步,李珩自然地端起茶杯,輕啜一口,隨即放下,對圍坐的才子們展露一個略帶歉意的笑容。
“諸位高論,令本王受益匪淺,方才府中下人來報,有些事情需得本王親自去處置一下,實在抱歉,本王暫離片刻。”
他站起身,儀態(tài)依舊優(yōu)雅從容,對著眾人拱了拱手:“園中秋菊正盛,香茗清雅,諸位才子請盡興,本王去去便回,稍后再與諸位共論華章。”
才子們紛紛起身還禮。
“殿下請便”
“還是殿下的事情要緊,殿下不必在意我等”
李珩含笑點頭,在仆人的引導下,步履穩(wěn)健地離開了聽瀾軒。
李珩跟著仆人穿過掛滿藤蔓與秋葉、點綴著金菊的回廊,向著園中一處更為僻靜的院落走去。
遠離文會喧囂的松濤齋,窗外幾竿修竹在秋風中沙沙作響,更顯清幽。
室內陳設古樸雅致,紫檀木的家具沉淀著歲月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