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試分為縣試、府試、府試三關,分別設在縣、府、州。三年一次的院試,每隔三年舉辦一次,若通過,便可考取進士(舉人)的身份,進入州府、縣學,因此也稱為入院試。
鄉試:三年一度的省府、州、縣的童生、監生和貢生,均可參加鄉試。主考官是皇帝任命的。由于每年的秋季和8月都有考試,所以也被稱為“秋闈”。
考試結束后,就會公布主榜和副榜,主榜的被稱為“舉人”,榜首的被稱為“解元”。
會試:每年春天都要進行一次考試,所以也叫“春闈”。科舉是在禮部辦的,正副都是皇帝任命的,從各地來的舉人和國子監的學生都可以參加,中選三百人稱為“貢士”,頭一位稱為“會元”。
殿試,是三年一度的朝試,也被稱為“廷對”、“廷試”,也被稱為“御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種,由皇上在朝堂上對通過的人進行考核,以此來決定甲第。
其實,皇上一般都是派宰相來主持考試,而不是自己出題。
這一次的考試,一共有三個名額,一個名額是“進士及第”,一個是鼎元,一個是第二個,一個是第三個。舉二甲以上者,授予“進士出身”的頭銜;前三名者,封為“同舉人”。
二、三甲狀元被稱為大學士,一二甲和三等甲統稱為大學士。
舉人舉人,舉一甲,便可獲仕;二甲,三甲,入翰林學士,三年后,方可入仕。”
眾人聽了秦朝陽的話,只覺得一份完善的體系,從上到下,都在他們的面前展現得清清楚楚。
方玄齡吞了一口口水,用一種看妖怪一樣的目光看著秦朝陽,他覺得,這根本就不是人,這么好的系統,他怎么可能想到?或者說,這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
李世民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說道:“克明,宣凌,你看我們現在的計劃怎么樣?”
兩人都是連連搖頭,這么好的劇本,他們還能說什么,完全復制就是了。
秦朝陽嘆了口氣,“不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會有人想要鉆這個漏洞,所以,我也沒有別的選擇,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眾人紛紛點頭,李世民接著說道:“這個計劃雖然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對于大唐未來來說,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秦朝陽點了點頭,“是啊,老李,還是你有先見之明,知道這顆毒瘤一定要拔掉,否則的話,他們就會靠著大唐的身體,不斷的吸取別人的鮮血,最終滅亡。”
“這還只是開始,等以后有了足夠的資金,我會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學堂,讓平民的孩子能夠接受教育,那樣的話,貴族們就不能控制他們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秦朝陽身上,房玄齡道:“好,如果你能完成這件事,我會為你立一尊神像,你的功勞,不下于孔孟,應該為你立個神像,讓后人瞻仰。”
李世民也呆住了,他從來沒有想過秦朝陽會有這么遠大的志向,可以想像,要是把整個國家都給建起來,那得多貴啊。
李世民笑了笑,說道:“兄弟,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我們一定會支持你的。”
李世民看著王沖,繼續說道:“老弟,你對大唐這么好,為什么要離開這里?”
這個疑問,李世民已經憋了很久很久,直到現在才問出口。
秦朝陽抬頭望天,“我說過,我不屬于這片天地,所以,我一直都在提防著這片天地,你明白我的意思么?我已經放松了警惕,準備在這里安安穩穩地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