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仲勛顫抖著打開信函。
上面是田弼工整雋永的字跡。
【父王,當打開這封信時,我已戰死疆場。您對兒臣的養育之恩,兒臣唯有下輩子才能相報。父王的所作所為,兒臣心中有諸多想說的,奈何形勢所迫加上君父心意已決。】
田仲勛看到開頭,便已泣不成聲。
田弼是抱著必死去的歷山!
甚至就沒想過活著回來!
【往昔恩怨,兒臣不便多提。然父王為取勝而迫害百姓,則必遭反噬。膠東為齊地,卻受田姓王族所害。昔日田姓篡齊,乃是靠著宗族。可若想成就大事,則不可任人唯親。此次挑起戰火,也有王族裹脅。】
【寧闕此人足智多謀,且調轉方向進攻高唐。兒臣自知不敵,可也愿為父王盡綿薄之力,縱百死而無悔。如今大勢已去,只能盡人事聽天命。還望父王能早日認清形勢,勿要執著。先生昔日曾說過,世間國君皆是拿得起放得下。一時得失,并不能證明什么。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田仲勛緊緊握著遺書。
此刻已是老淚縱橫。
最后不舍地將遺書收進懷中。
田弼死前還是在掛念著他。
遺書說得還是比較含蓄。
其實就是希望他能撤軍。
東海外有著很多島嶼。
田仲勛曾和高句麗行商來往密切。
就在高句麗南方,有著一座大島。
哪怕是十幾萬人生活都綽綽有余。
島上物資豐富,甚至能用來耕種。
島上有著些土蠻生活。
原本歸屬于新羅管理。
田仲勛手里還有很多海船。
帶著精銳撤至海島是綽綽有余。
這也是田弼的諫言。
只是他沒有明說而已。
最開始起事時,田弼就不贊成。他認為寧闕足智多謀,并且個人武藝極強。他麾下的三萬親衛,更是精兵強將,而且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