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寧王三衛的大纛出了長安。
一路向北,直奔雁門關。
行軍打仗,糧草為先。
人可以吃差點,可戰馬不行。
一匹戰馬,能抵五個壯士!
干草、豆餅、麥麩、細鹽……
這些都必不可少!
對付遼國這種草原霸主,就得以騎兵為主,用快打快。為擊潰遼國,大奉也幾乎是傾舉國之力。先與西涼和談維穩,再調動十五萬匹戰馬。運輸糧草的民夫徭役,便有三十萬眾!
“都吃好喝好,抓緊時間歇息。”
寧闕在營中巡視,與親衛們打著招呼。目前還在大奉境內,所以沿途都設置有衛所補給。每過一處,都會派遣民夫運糧跟隨。他們的吃喝都是由衛所提供,不會用到隨軍運輸的糧草。
“王爺,還有多久到雁門關?”
“是啊,我的大刀已經饑渴難耐了!”
“非要砍下幾個遼狗的頭顱!”
“哈哈,聽說遼狗都是欺軟怕硬的慫包!”
軍中不是朝堂。
大部分士卒都沒讀過什么書。
說起話來也都比較直接。
在寧闕面前算好的了。
平時相處,那都是臟話滿天飛。
“在軍中要稱職務。”
“是,將軍!”
寧闕收起笑容,認真道:“遼人可不是什么慫包。他們早些年韜光養晦,逐步蠶食擴張領土。前年更是滅了西夏,士氣正盛。如今東西幅員萬里,更有控弦之士三十萬,不是那么容易的。”
“吾等知道了。”
將士們也都低下頭來。
寧闕看著陶釜中的豆飯,繼續道:“我這么說,并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此次北伐,大奉必勝。而我要的不僅是嬴,更要帶你們回家!”
他們紛紛抬起頭來。
看著寧闕,已是無語凝噎。
為將者,功績便建立在士卒尸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