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綺和沈誠是七五年年底領的結婚證,說是七五年年底,但距離七六年元旦過年也沒兩天,所以說是七六年結婚的也沒什么問題。
剛結婚兩個人沒打算要孩子,一是因為兩個人都沒做好心理準備,二是因為兩個人工作都忙想先把事業上的事搞定好,再去想這些事兒。
所以兩個人一直做著避孕的措施。
這一做就做到了七七年,七七年夏天那會兒,文綺就聽說上面有意要恢復高考,她當時就有點t意動。要不是因為高考取消,她原本高中畢業就是要去考大學的。現在聽說有望恢復高考,她肯定是想要去試試的。就算考不上也無所謂,她就是想去試試。
她把心里的想法跟家里人說了,文立新和顏之芳不用說,他們倆舉雙手雙腳支持文綺去高考。沈誠對這件事也是相當的支持。
他還特意去找人借了高中的教材還有輔導資料。
就這樣,文綺從夏天就開始復習,等到后面十月份恢復高考的消息正式公布的時候,文綺已經比同屆的考生提前復習了兩個多月。
恢復高考的消息就像是一場旋風,很是在胡同里掀起了一陣波動。
有子女下鄉的第一時間就跑去郵局給子女信兒了,讓他們早點復習爭取考回北城來,就算考不回北城,能考上別的大學也好啊。起碼可以不在生產隊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了。
就算留在城里沒下鄉的,大家這心里也不是一點波動都沒有的。
十年啊,高考暫停的十年,藏著多少人的遺憾啊。廣播宣布恢復高考的時候,廠子里還有大街上,都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呢。
可是歡呼過后,大家伙又都冷靜了下來。是,有高考的機會了,但自己真的能考上嗎?這十年間,真的沒把書本放下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連高中的知識點都記不起來了,更不要說參加考試了。
除了知識的掌握,還有家庭的負擔。
雖然考大學不用交學費,學校還會給補助,但畢竟不能和上班的工資比,家里一家老小都等著工資糊口呢,真的要為了虛無縹緲的大學夢放棄工資、放棄家里人嗎?
有人嘆氣放棄,有人堅定自我前進。
不管怎么說,十年之后的第一次高考還是在七七年的冬天準時進行了,準備了大半年文綺在家里人的鼓舞下上了考場。
第一屆高考的題目并不算難,起碼對文綺而言是這樣的,兩天考下來,文綺感覺都還好,起碼沒有那種被考“糊”了的感覺。
這次參加高考,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其實是場內場外的考生。第一天她去得早,在考場外面等了一會兒,這期間她見過皮膚黝黑看著就久經勞作,跟鄉下種地老農沒區別的老知青考生;也見過挺著大肚子,看著都快到預產期的孕婦考生;當然也有那種一臉稚嫩看著就是應屆畢業生的考生。
高考結束后,文綺回報社就寫了篇稿子,內容就是寫這一次高考的感悟。里面有她對其他考生追求知識的敬佩、有她作為第一屆參加高考的考生的忐忑、還有她對因為種種原因放棄參加高考的考生的惋惜……
杜時芳看完覺得非常的有代表性,立馬就給塞進了第二天的報道里。
不得不說,杜時芳的眼光就是準,報紙一上市就引起了廣大考生的共鳴。
那段時間北城報社光是收給文綺的讀者來信,就收了兩dama袋。
杜時芳看著兩大袋子的讀者來信,都不想放文綺走了。
當然,這只是玩笑話。
杜時芳是真的很欣賞文綺,不過她同樣的支持文綺去上大學深造,文綺錄取通知書下來之后,杜時芳還跟文綺說過,她會保留文綺的工作,等文綺畢業之后,報社還歡迎她。
文綺很是感動,也答應畢業之后還會回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