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不說話還好,一說話,店家又是一陣懊悔。他就說怎么那個地址那么眼熟,合著自己剛剛看完!這不就是報紙末端招聘欄寫的飯店地址嘛!
再仔細(xì)一看照片的細(xì)節(jié),這才發(fā)現(xiàn)剛剛和自己說話的人居然也在照片里!這可不就是線下火爆得不行的飯店的伙計嗎!
于是他趕忙拿著報紙,好不容易找到了這人。
“這位同志,您早說您是報紙里面寫的這家飯店的伙計呀!別說是買了,您直接從我手上拿走都行!這不我一頓好找,終于給您送過來了!”
得知店家是因為認(rèn)出了他是飯店伙計才愿意割愛,把報紙給自己,孫旭志說什么都不肯要。
而店家也是個倔的,說什么也不肯要孫旭志給的錢。
最終,孫旭志才想了個折中的法子,口頭承諾店家,飯店重新開張后,讓店家免費吃一頓飯。
孫旭志回到店里時,沈音音也正好到店。
孫旭志將自己在外面的所見所聞剛剛說給沈音音聽,飯店里的兩個座機像約好了似的,響個不停。
是這篇報道上的內(nèi)容起了效果,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飯店聲名鵲起,報紙的傳播力可以說遠(yuǎn)超了沈音音的想象。
一時間,飯店板沈音音的故事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
即使現(xiàn)在飯店還是閉店狀態(tài),也會時不時的有人前來詢問飯店開張的時間,很多人慕名而來,想看看這位“敢說話、有想法”的女老板和她一手創(chuàng)立的飯店。
沈音音開始有些后悔沒有早點將飯店的名字重新取好,錯失了一個將名聲打出去的機會。
現(xiàn)下,招聘的困局已然破冰,報道帶來的最直接效果是招聘信息得以廣泛傳播,不再局限于人才市場的方寸之地,全城有文化、有想法,或者對餐飲業(yè)有興趣的年輕人,都能看到這則招聘啟事。
在這同時,也有一些在國營單位郁郁不得志、渴望施展才華的年輕人被吸引。
甚至還有幾位剛退休、身體硬朗、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傅(包括會計、廚師長)看到報道后,主動找上門,表示愿意發(fā)揮余熱,幫助沈音音這位“有闖勁”的年輕女老板。
這邊,沈音音和孫旭志剛剛吃過早飯要一邊面對響個不停的電話,一邊還得應(yīng)對找上門來詢問什么時候開業(yè)的顧客,或者是直接找上門來詢問是否招聘的勞動者。
一直持續(xù)到中午,兩人直接將店面的門給關(guān)了,座機的線也給拔了,這才得到了片刻寧靜,他們還得好好休息,原定的計劃是兩人一起培訓(xùn)幾位新來的廚師,但看現(xiàn)在這個報紙的影響力,看來只能孫旭志一人留在廚房培訓(xùn)了。
這一早上,沈音音收下了兩名會計,三名前臺,兩名采購,但是合適的管理人員還是沒有招聘到,所以她下午的任務(wù)依舊是招聘合適的管理人員。
不過昨天不同,今天沈音音只需要坐在店里等待優(yōu)秀的人才找上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