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被派到人才市場進行采訪工作,早上的時候無意中看到您和人才市場大專生的對話,就擅作主張的用錄音筆記錄了下來,還拍了一些照片,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和我聊一聊?”
沈音音對眼前突發的情況有些意外,雖然摸不清楚狀況,但還是點了點頭。
方青山簡單介紹了自己的報社,他們的報紙比較關注改革開放中個體經濟和新風尚的定位,這也是他們會選擇來人才市場采訪的原因。
他們也沒想到這剛剛上班就趕上了沈音音與人起沖突的一幕。
方青山具備優秀記者該有的對新聞和爆點的直覺,當即毫不猶豫的錄下了下來。
本以為他每天登在報紙山的新聞會是“女企業家的艱難”,卻沒想到事情完全朝著他不敢想象的方向發展,這位女企業家根本就不需要同情!
事情結束以后他見沈音音和那位工作人員有事情要談,就十分有職業操守地關閉錄音筆暫時離開,帶著身后的實習生先去采訪一些攤位的攤主。
等他忙完回來正好趕上沈音音要離開,不然也不會把開場白搞得這樣狼狽。
簡單介紹完后,方青山開門見山道:“您面對這樣自詡高學歷人才的侮辱和道德圍剿不卑不亢,真的讓我和我的同事十分佩服,不知道您愿不愿意讓我們把這一段小插曲整理成文字刊登在明天的頭條上?”
方文山甚至不是說“刊登在報紙上”,而是直接說成“頭條”!
他不相信今天還能有比他收獲更豐富的記者!
聞言,沈音音思考了一會,她剛剛說的那些話問心無愧,也確實符合報紙刊登需要有的矛盾點與轉折點。
她上一世投資過一家報社,也清楚方青山沒有在說大話。
前些時候,沈音音的飯店已經因為一些事情登上過報紙,正式打開了一些知名度,而現在有送上門一個免費宣傳的機會,她自然樂見其成。
見沈音音這樣爽快的答應,方青山和身后的小記者都是一喜,連忙提出想要采訪沈音音。
經歷了之前的種種,沈音音的心態比剛剛更加沉穩了,面對方青山稍微有些犀利的問題,她也沒有回避,坦誠地講述了飯店擴張后面臨的管理困境,自己對人才的渴望,以及剛剛在招聘時遭遇的羞辱。
她絲毫不在意,還是那句話,她不需要社會因為她是女性給予她特殊優待,這是對她能力的一種羞辱,她們女性企業家迫切需要的只有一個公平待遇。
方青山快速記錄著,眼睛發亮。沈音音的故事,她作為女性個體戶在創業中遇到的偏見、求賢若渴的真誠、面對拒絕的豁達,以及那份不屈不撓的韌勁,都充滿了時代感和正能量,正是他們報紙想要挖掘的好素材。
這一段小插曲幾乎完美,既有該有的起承轉合,關鍵被采訪者絲毫不回避他犀利的問題,并且每一個都回答的近乎完美,還十分符合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
這個文章連雛形都沒有,在還沒發表的時候,方青山就已經預料到了它將會引起的巨大熱度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