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明悟聞言一陣后怕,他沒想到自己竟然與死亡挨得如此之近,但是若是重來一次,他還是會這么寫。
“但文相知道這事之后,連夜進宮為你求情,并與陛下打賭,賭你能在十國大比中奪得魁首,揚大虞之名。”
紀明悟沒想到自己尋常一場考試背后竟然還有這樣的事。
十國大比他是知道一些的,那是讀書人的盛事,沒有哪個讀書人不知道。
但是……這么重要的事……
“文相就不怕我考砸了嗎?狀元都如此艱難,要在萬萬學子中脫穎而出,更何況是十國大比!”
紀明悟自己都沒想到那里去,他的本意是不辜負陸風教導,拿一個狀元回去。
“怕,怎么能不怕呢?”
院長嘆氣,“可是沒有別的選擇了,你是最有希望的,文相垂垂老矣,這一次就是他與皇帝下的賭注。”
陶愚松的門生不比張君鑒的門生少,先帝去后,為保大虞不衰,他提拔起許多官員,知人善用,掀起了科舉熱潮。
那時考不上就真的是自身學識不夠,與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關系,考上全憑本事。
毫無疑問陶愚松是個好官好人,但唯獨不是一個好臣子。
文相一黨勢力太大,大到讓皇帝害怕,大到他體會不到權力的滋味。
但是現在陶愚松老了,他的命快走到盡頭了。
偏偏朝廷中沒有一個能帶領百官與皇權奸臣抗爭的人,所以他才和皇帝下了這個賭。
若是贏,大虞還可延續百年,期待能有賢明君主出現,若是輸,反正大虞已如枯木,內里全被蟲蟻啃食,遲早要倒的。
“我如果在十國大比中輸了會如何?會像院長之前說的那樣間接導致很多人喪命嗎?”
聞言,張君鑒起身,拍拍紀明悟的肩膀,鄭重道:“你失敗后,文相會死,與文相有關的人都會死,大半官員將懸尸午門外。”
“不僅是死這些人,還有那些忠臣、寒門學子、百姓……”
紀明悟明白這話的意思。
他是從小山村出來的,知道底層百姓過得有多苦,這還是文相帶領一眾官員與那些奸臣和昏君抗掙的結果。
一旦文相這些人死去,昏君沒了束縛只會更加肆無忌憚。
奸臣沒有壓制將民不聊生,寒窗苦讀數十年也沒有出頭日……
對此,張君鑒面露愧色,“我知道這事于你而言過于嚴重了,所以我們一開始并不打算告訴你,就算你真的失敗了,文相也早就安排好了一切,你不會受到任何牽連。”
紀明悟聞言好奇地看著張君鑒,“院長知道的是不是太細致了?”
“呃……”張君鑒尷尬道:“我和陶愚松是摯友是同窗,也曾同朝為官,但我只愛文學,厭倦官場后就成了這白鹿書院院長,一心遠離紛爭……”
“所以你拿著蔡世均的信找上我的時候,我本不想讓你留在書院里的……可惜亂世之中無人能獨善其身,這才讓你進入書院安心備考。”
這也是今日宮里來人欲要帶走紀明悟的原因,那皇帝看來是等不到十國大比了,一心想要文相這些人死。
此外,為了不給紀明悟增加壓力,張君鑒還有件事情沒有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