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枝說著便想到自己看到的畫面,不禁唏噓道,“可真是慘啊,我聽說李大人明天準備想辦法安置那些百姓,可這永安城就這么大,估計也就是發個帳篷讓他們在外面暫住著。”
李大人就是朝廷派來治理蝗災的欽差大臣。
“那我們明天去城外施粥吧?!?/p>
岑穎也不落忍這么多百姓餓著肚子,干脆拍板道。
“對了,這么大的蝗災,永安城這么多的官員就沒有法子治了嗎?”
“聽說冬天的時候,知府大人帶著百姓去田間企圖把蟲卵全都挖出來曝曬,但由于天氣陰冷不太好挖,所以忙活了一個冬天也沒挖出來多少,而且今年大旱,沒有這些蝗蟲,糧食依舊是顆粒無收?!?/p>
蝗蟲雖死了不少,但從其他城吃完禾苗飛過來的蝗蟲依舊是鋪天蓋地的多。
“這幾日李大人都在帶人想辦法抓蝗蟲,抓到了直接丟火里面燒死呢!”
可蝗蟲會飛,速度還不慢,要抓起來談何容易?
官員再多也就那么幾十個,李大人便想要動員百姓一起抓,他還特地貼了個告示,說抓到兩百只蝗蟲可以換一碗米粥。
但百姓一個個都餓著肚子,每日發的米粥又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哪還有力氣去和這上躥下跳的蟲子比體力?
沒有力氣抓到蝗蟲,自然換不了米粥;換不了米粥,自然還是饑腸轆轆。
如此惡性循環。
偏偏他們還找不到解決的好辦法。
出來布施米粥的只是少數,大多人家都閉門不出,把糧食留在自家,過起門外饑荒遍地,門內大魚大肉的日子。
李大人與他們溝通了不知道多少次,卻還是效果甚微,最多在他發火的時候,才扣扣搜搜的拿出一小部分將人打發走。
而那些糧商,雖也聯合起來救濟了些百姓,但畢竟他們本質還是商人,救濟糧食只是少數,大部分還是要拿來賣的。
價格雖在朝廷的施壓下沒有漲得太離譜,卻依然讓老百姓無力承擔。
總得說起來,所有能想到的法子大都效率太低,效果也不是很好。
岑穎卻有一個好辦法,只是她還不知道李大人能不能配合,老百姓們能不能接受。
她打算明天去城外看看情況,再決定要不要做。
……
城外的難民多得超乎岑穎的想象。
因為物資的缺乏,七八個人才能勉勉強強分到一頂帳篷,擠在一起連翻身都困難。
盡管城外施粥的有好幾家,但面對這么多的百姓,還是會捉襟見肘,沒過幾個時辰便全沒了。
沒領到粥的人們只能望著他們搖頭嘆氣的樣子,失望的空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