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似乎真是個與寶器有關的法符……莫非真像公孫虞說的那般,是收寶之用?’
終究是公孫虞在前注目。
李清河也不好分心過多關注黃符,粗略一番辨識下來,所得還是有些模糊。
大概只知道此符,似乎與什么鼎器有關。
這讓他有些遺憾,也有幾分期待。
遺憾是因為這法符根源,似乎并非什么道法真訣之類的修行相關。
至于期待……
云中子福德真仙,闡教真?zhèn)鳎壬脽拰殹?/p>
哪怕只是祭寶收寶的法訣,也值得琢磨。
不過黃符未能第一時間辨?zhèn)€分明。
古本之上,所得倒是具體。
這古本之上的文字,便是此世修行人常用的雷文金刻,只是掃上幾眼,李清河便已經(jīng)掌握在心。
上頭文字說特殊也特殊,說正常也正常。
只因其中記載,竟是對李清河來說,并不算陌生的‘玉清寶誥’。
【三界之上,梵炁彌羅,上極無上,天中之天。郁羅蕭臺,玉山上京。渺渺金闕,森羅凈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大羅玉清,虛無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殘冊文字不多,除了部分著書之人所留關于‘遭逢云中子仙人,得授妙訣’的記載之外,便只一段玉清寶誥十分完整。
看公孫虞的意思,也便是要讓李清河以此寶誥,感召黃符。
‘有此寶誥,幾乎可以斷定云中子身份了……只不過此誥乃是玉清弟子,感頌祖師‘元始天尊’之用,哪里能用來感召法符?’
李清河暗暗搖頭,他猜測這殘冊應該還有其余法訣,只是存在于缺失的那部分書頁之上。
才叫公孫虞等人以為,這看著十分高玄的‘玉清寶誥’,或許就是感召法符的訣門。
公孫虞這時開口:“冊上寶誥文字不多,雖不知其中所述‘大羅玉清,元始天尊’是哪位真仙神圣,根底難尋,但要記憶,對你來說這點時間想來也足夠了。”
“我尚有些事情,須得出去一趟,你且將古本交還與我,這兩日我不在時,便在此間嘗試頌誥感召法符。”
說話間。
公孫虞袖子一掃,便有一道靈光落定洞室石壁,頃刻符光室內(nèi)流轉(zhuǎn),仿佛激活什么陣勢。
“我已經(jīng)在此地種下遁靈神樁,也布了禁制,無我準許,你貿(mào)然離開,自有劫數(shù)。你為人還算謹慎,想來知道輕重,勿謂言之不預。”
‘玉清寶誥’李清河前世便有見識,便是不看也知道內(nèi)容,此刻回憶一番,早就烙印于心。
當即一拜,將古本遞交過去:“真人放心,寶誥之事,小子必然盡心,不敢懈怠半分。”
公孫虞并未多言,古本入手,最后瞥了李清河一眼,須臾身化靈光,便是遁走無蹤。
李清河站定片刻。
四下觀望一番,微微搖頭,也收斂心思,將注意力放在了手頭黃符之上。
便是沒有修行法門相關,得個‘云中子’所傳祭寶之訣,也依舊十分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