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周公館。
清晨。
傅淑云穿著練功服來到花園空地里,此處已經站了五個小孩。分別是12歲的周維烈,9歲的周碩明和周揚舲。另外還有孫永浩6歲的長子孫繼宗,朱國楨6歲的三女兒朱梅玲。
“依高矮順序,排隊站好!”傅淑云手執教鞭喊道。
這位女武術家在本書中有過出場,是遠赴柏林奧運會表演的武術隊員之一,擅長綿拳和八卦連環腿,還在第六屆國術比賽中榮獲女子器械冠軍。
傅淑云是朱國楨建議聘請的武術老師,專門給孩子們傳授綿拳。這門武藝適合女孩子練,在活動筋骨方面效果突出,比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法更適合鍛煉小孩兒身體。
基本動作早在放寒假時就教會了,現在周赫煊的三個兒子主練套路,也即是被普通人稱為花架子的玩意兒。孫永浩的兒子和朱國楨的女兒則需繼續練基本功,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武術家,至少也是武術運動員。
“哈!”
“哈!”
周碩明和周揚舲兄弟倆練得很起勁,周維烈卻頗感無聊,出拳踢腿都各種走樣。
“啪!”
傅淑云使用教鞭抽在周維烈的身上,板著臉說:“維烈同學,請專心一點!”
“嘻嘻!”周碩明和周揚舲抿嘴偷笑,對于哥哥吃癟他們是喜聞樂見的。
周維烈揉揉被打疼的肩膀,瞟了眼正在大榕樹下學藝的姐姐和妹妹,心中對老爹怨念無比。憑什么周靈均和周純熙就可以學樂器,而他只能傻乎乎的學打拳?
好不容易挨完了鍛煉時間,周維烈立即抄起書包往碼頭跑,身后綴著好幾個跟屁蟲。
周靈均和周純熙姐妹倆,則提著書包慢悠悠而行,嘴里哼著前幾天師父新教的愛國小曲兒。
去年夏天,周赫煊死活不讓兒子再跳級,但終究還是跳了,因為兒子的做法讓他無話可說——周維烈只用了七個月時間補習,就在去年底的期末考試中,將國文、英語、歷史、地理、動植物等學科的平均分提高到80以上。
只能說,學霸終歸是學霸,偏科什么的都不存在,只是他們沒興趣認真鉆研而已。
當年愛因斯坦考大學也落榜了,就是因為文科成績太差,只好跑到一所中學去復讀。他為了面子,還給遠在異地的家人說上了大學預科班,然后用一年時間輕輕松松把文科成績追上來。
小江輪劃著水波前行,沖破熹微晨光,遠處是冉冉升起的朝陽。
周靈均已經13歲了,在南開中學讀初中二年級;周碩明、周揚舲、周純熙、孫繼宗和朱梅玲都還在讀小學,讀的是重慶南開臨時小學校。
足足花了一個半小時,小江輪終于抵達沙坪壩碼頭。
在途中,只有周維烈認認真真看書,周靈均則帶著妹妹純熙畫畫取樂,其他孩子要么嬉戲要么補覺。船還沒在岸邊停穩當,周維烈就挎著書包跳下去,一溜煙的跑個沒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