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上一章有書友質疑中條山戰役,在這里簡單說明一下。當時中條山國軍40的精銳都在第四集團軍,而第四集團軍是由楊虎城的部隊發展而來,是非常親共的。老蔣調離第四集團軍前去壓迫游擊隊的防區,并趁機對第四集團軍進行大清洗——作者君沒有說第四集團軍不抗日。相反,第四集團軍很猛,且親共。
真要說起來,那場戰役的總指揮衛立煌也在背鍋,因為老蔣覺得衛立煌也有親共嫌疑,在戰爭爆發前就把衛立煌給變相擼掉了。衛立煌是沒有實際指揮權的,他只能采取被動防御措施。
因此中條山戰役的慘敗很正常,戰役還沒打響,守軍的大腦衛立煌就被“斬首”,守軍的中流砥柱第四集團軍又被“抽筋”。在經過“斬首抽筋”后,中條山的國軍就像是沒有大腦和脊柱的病人,怎么打得過洶涌而來的日寇?這一仗,老蔣和日軍完美配合了,搞得老蔣就像日本間諜一樣。)
閑話休提,咱們言歸正傳。
在美國特使柯里考察中國法幣情況,并四處會見中國各黨派要人的時候,周公館突然連續半個月有人來拜訪。
“皖南事變”讓國民政府民心大喪,各黨派和民主人士,包括許多國黨內部成員都感覺無法再忍受。他們主張團結民主抗日,摒棄一切內斗,于是秘密組建“民主政團同盟”——這就是“民盟”的前身。
青年黨、國社黨、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民族解放委員會等團體都有參加,周赫煊毫不意外的被邀請了。只不過周赫煊沒參加任何團體,而“民主政團同盟”暫時不接受個人成員,因此他們想先把周赫煊吸收進某組織再加入。
周赫煊表示委婉拒絕,他不想參加任何團體,但秘密向“民主政團同盟”捐獻了5000元現大洋做經費。
至于常凱申和英美兩國的合作談判,談得既順利又失望。
常凱申希望和英美展開遠東合作,就差沒有直接提結盟了。但英國看美國,美國死不松口,遠東合作計劃根本不可能實現。
不過,美國特使柯里發現中國通貨膨脹厲害,法幣幾乎快要變為廢紙了,情況嚴重到無法支撐抗戰的地步。于是,美國答應借款5000萬美元,用于穩定法幣的幣值,同時敦促英國向中國借款500萬英鎊。
加上2月份的美國金屬借款,這次美國在兩個月內總計向中國借款1億美元(實際支付6000萬美元)。
隨著日本對東南亞的侵略加劇,丘吉爾慌得不行,在4月份向中國借款500萬英鎊之后,又在6月份再次借給中國500萬英鎊,并且兩次加起來實打實的給了中國1000萬英鎊。
不能怪丘吉爾小氣,此時英國早就財政破產了,能借給中國1000萬英鎊都是摳出來的。
相比而言,美國就顯得不那么地道了,之前明明說好給5000萬,結果實際到手卻只有1000萬。而且,中國抗戰歷次對外借款當中,美國借錢的利息是最高的,遠遠高于蘇聯和英國,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才突然大方起來(直接5億美元無息借款)。
在英美兩國對中國大舉借款之時,蘇聯對中國的態度突然微妙起來。此前,蘇聯已共計對華借款25億美元,并各種支援軍火,但今年4月突然簽訂《日蘇互不侵犯條約》。
究其原因,是歐洲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蘇聯必須全力防備德國。而日本又想大舉入侵東南亞和太平洋,暫時不能和蘇聯起沖突。于是,蘇聯和日本一拍即合,各自把中國和德國給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