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四川評書,很多人大概會首先聯想到李伯清。
李伯清的“散打評書”屬于四川評書的一個變種,風格更類似于脫口秀。傳統的四川評書雖然也閑扯,但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且很注重相應的職業基本功。
就拿眼前這位說書先生來講吧,他無疑屬于四川評書中的“雷棚”(也作“擂棚”)。此派以講古論史和金戈鐵馬為主,《三俠五義》、《說岳全傳》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到了民國開始講一些流行的武俠小說。還得學口技和動作表演,能模仿各種聲響,演繹各種武打場面。
跟“雷棚”相對應的則是“清棚”,以講才子佳人和傳奇故事為主,重在風雅,以情動人,時不時的就要念詩作對,甚至當場唱那么幾首小曲兒。
“啪!”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說!”
說書先生一拍驚堂醒木,臺下茶客頓時清醒過來,接著便是各種嚷嚷起哄。
“幺倌兒,不要吊胃口嘛?!?/p>
“對頭,快說后面的?!?/p>
“虎王變成了老虎,可不可以再變回人哇?”
“……”
說書先生抖了抖袖子,笑道:“催我有屁用,故事是周神仙畫的,你們要催就去周公館催?!?/p>
茶倌突然指向周赫煊高聲說:“周神仙就在下頭喝茶!”
茶客們紛紛回頭,順著茶倌的手臂看去,一個個都變得高興起來。
“喲,周先生也來喝茶嗦?!?/p>
“周神仙,聽說成都落下來的那架飛機,死了個日本大佐,是你在重慶作法招雷劈死的,是不是真的哦?”
“周神仙,快點回去畫虎王!”
“不是虎王,是虎頭少保?!?/p>
“屁的虎頭少保,鄭嘯飛又不是腦殼變身,人家明明就是虎王!”
“……”
周赫煊哭笑不得,《中國隊長》的主角居然有了民間外號,看來這個“虎王”外號可以在后續中加進去。
說書先生抱拳行禮,開玩笑道:“周先生,你莫不是聽說我在講你的書,跑來找我收費了嘛?”
周赫煊樂道:“是撒,說一場5塊錢版權費,快點拿來!”
“你搶人哦,”說書先生表情夸張道,“幺弟我說一天書都沒得賺5塊錢,你咋個不去當棒老二(土匪)?”
周赫煊道:“你一臉皺紋,還在我面前充幺弟裝嫩,就說你還要不要臉?”
“不要臉,不要臉,”說書先生笑道,“要臉的都餓肚皮,不要臉的才能升官發財?!?/p>
周赫煊說:“放屁,升官發財不僅要臉,還要臉皮厚才得行。你豁(糊弄)我沒讀過《厚黑學》?我還跟李宗吾在南京一起喝過酒!”
“哈哈哈哈!”
眾人大笑,茶館里的氣氛變得無比歡樂。
說書先生自嘲道:“我就說嘛,我窮了大半輩子,搞嚯(原來)是臉皮太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