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光束照在大熒幕上,沒有任何片頭標志,直接出現紀錄片名字——《南京暴行紀實》!
接著是幾行字幕:
“本片拍攝于中國首都南京,因部分畫面過于血腥,請慎重觀看,不建議十六歲以下未成年人觀看?!?/p>
“由于紀錄片拍攝者和救助者、受害者仍在中國,仍處于日軍的威脅之下,本片人物面部做了模糊處理,具體相關人物皆為化名。”
畫面一切,正片開始,又是幾行字幕:
“我們的所見所聞,只是發生在這個城市里的暴行的一個零頭,但我想這足以使你了解在這個城市的人們所經歷的地獄般的遭遇。——紀錄者j先生?!?/p>
“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前的南京?!?/p>
紀錄片使用的是16毫米膠片,黑白無聲,但只是開頭切換的那些字幕就已讓人心情沉重。
一開始的畫面基本上是空鏡頭,那是在日軍攻打南京前拍下的,內容都是些南京的建筑物。不時出現的街景,向觀眾展示著中國首都的繁華——雖然此時南京已遭多次轟炸,南京居民有一半已經撤離。
每一段畫面都有文字說明,周赫煊為了讓美國觀眾更易理解,甚至在后期補加了南京局部地圖。
“噢,上帝!太可怕了?!?/p>
僅僅過了六分鐘,就有普通觀眾受不了,站起來匆匆離開影院。
這部紀錄片確實可怕,以至于后世在網上都找不到完整版,只有截取的零星幾個鏡頭。但就算是刪除了血腥畫面的零星鏡頭,也讓人感到不寒而栗,更何況此刻觀眾在影院里看的是原版。
越來越多的普通觀眾離席,20分鐘不到,走得只剩下三分之一。而當105分鐘的紀錄片全部放映完畢,影院里的普通觀眾僅剩幾個,其他都是周赫煊專門邀請來觀影的名人和記者。
電影院里一片死寂,連沉重的呼吸聲都能聽見。
良久,司徒美堂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司徒俊蔥連忙扶住說:“慢一些?!?/p>
“再慢就來不及了,快回去捐款!”司徒美堂心頭憋著一團邪火。
張彭春對身邊的胡適說:“適之兄……”
“跟我出去走走。”胡適打斷道,聲音有些喑啞。
愛因斯坦、卓別林等人的反應也差不多,如果僅是一般的暴行,人們會憤怒、會唾罵、會議論。但看完這部紀錄片卻只能陷入沉默,它已經徹底背離人性,即便是禽獸都比參與屠殺的日軍更高尚。
斯蒂芬·懷斯臉色陰郁,他對中國人沒啥好感,但卻聯想到在德國的猶太人。日軍在占領南京后大搞屠殺,而希特勒想要屠殺猶太人就更方便了,誰都知道那家伙是個瘋子。
必須盡快給猶太同胞找出路!
斯蒂芬·懷斯很想把猶太難民安置在巴勒斯坦,但那里是英國人的地盤。即便二戰后以色列建國,英國還站出來支援巴勒斯坦人抵抗呢,現在就更別想從老虎嘴里搶食吃了。
美國就更不用說,明明今年的移民額度還沒滿,明明猶太財團支持羅斯福新政,卻依舊無法換來普通猶太難民入境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