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遺體,覆蓋著一面五色旗,靜靜躺在靈堂之中。
周赫煊帶著家人焚香鞠躬,走到湯國梨的跟前說:“湯先生,請節(jié)哀。”
湯國梨面露戚容,回禮道:“讓明誠費心了。”
“還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湯先生盡管吩咐。”周赫煊說。
湯國梨道:“亡夫只有兩樁遺愿未了。一是安葬在杭州西湖南屏山,愿與張蒼水為伴;二是驅(qū)除倭寇,再造我泱泱華夏。明誠若是想幫忙,那就好好抗日吧。”
周赫煊正色道:“謹遵先生教誨。”
張蒼水就是張煌言,明末抗清英雄。章太炎留下遺言,說要安葬在張蒼水墓旁,已經(jīng)表達了自己的意志。
靈堂側(cè)方有筆墨紙硯,周赫煊走過去拿起毛筆,揮毫寫下挽聯(lián):高名仰北海,傳經(jīng)難忘鄭公鄉(xiāng);遺志托南屏,謀國豈遜張閣學(xué)。
周赫煊寫歷史學(xué)術(shù)文章很在行,但詩詞造詣欠佳,干脆直接照搬了這幅幾十年后的挽聯(lián)。
“高名仰北海,傳經(jīng)難忘鄭公鄉(xiāng)。”這兩句是把章太炎比作名士鄭玄,稱贊章太炎在民國的學(xué)術(shù)影響力。
“遺志托南屏,謀國豈遜張閣學(xué)。”這兩句是把章太炎比作抗清英雄張蒼水,稱贊章太炎的一腔愛國熱血。
湯國梨看到挽聯(lián),欣慰地說:“明誠有心了。”
錢玄同拉著周赫煊到花園里,低聲道:“明誠,我們想要為老師申請國葬,還請明誠幫忙。”
“怎么幫?”周赫煊問。
“在申請書上簽字即可。”錢玄同拿出一張紙。
周赫煊看了看,只見上邊已有馮玉祥、張繼、居正等人的簽名,他搖頭道:“申請國葬容易,想要安葬就難啰。”
歷史上,章太炎是中華民國太炎的遺體就這么躺了一年多,最后只能草草安葬在自家花園中。
還是一個日本軍佐,給章太炎用木頭立了墓碑,并制止日軍挖墳盜寶的行為。
直到新中國成立,在周公的親自過問下,終于依照章太炎的遺愿,將他的靈柩遷到西湖邊上跟張蒼水作伴。
南京國民政府在這一點上做得很過分,“國葬”之人連塊墓碑都沒有,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章太炎生前大罵常凱申,委員長是很不高興的;二是章太炎死后,遺體上覆蓋的不是青天白日旗,而是五色旗。
周赫煊嘆了嘆氣,在國葬申請書上寫了自己的名字,說道:“還是早日下葬吧,不要等什么國葬了。”
錢玄同搖頭道:“老師生平之貢獻,應(yīng)當(dāng)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