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非攻》雜志,還是小說《黑土》,都迅速在全國引起轟動。
雜志走的是《大公報》的發行渠道,半個月銷量就達到8000份。不是不能賣得更多,而是《非攻》的創刊號只印了8000本,以至于搞得一書難求。
這就導致一個奇妙的現象,許多學校的校辦刊物,紛紛轉載《非攻》雜志的文章。那些買不到《非攻》的讀者,轉而跑去購買各種山寨讀物。
80年以后,大陸舊書收藏市場把《非攻》創刊號炒到5萬一本。因為存世量太稀少了,而且收藏紀念價值極高——不管是歷史價值,還是文學價值。
《非攻》屬于月刊,在發行,惹來關東軍的瘋狂進攻,比歷史上提前一個月棄城而逃。
……
上海。
魯迅吞云吐霧的抽著煙,仔細閱讀著《非攻》的每一篇文章。他特別喜歡看關于國外的內容,由于信息傳遞方式落后,這個年代非常缺乏了解國外的渠道。
而《非攻》的各種國外消息,來自于各國留學生的投稿,還附帶有周赫煊的分析和評論。魯迅每次看這些文章,都有一種眼界大開的感覺,他是把雜志當成國際報紙來讀。
認真地把雜志讀完,魯迅提筆寫下對《黑土》的看法:“《黑土》這部小說已經連載兩期,五萬字左右的內容。就目前來看,作者是想寫一個大部作品。他以旁觀者的冷漠眼光,來審視發生在東北黑土地上的喜怒哀樂。他要借這部小說,講世情、講時代、講國運、講美丑、講恩仇、講歷史變遷。鐘家的遭難與發跡,是一個畸形社會的縮影;關家的猖狂與冷血,是滿清王朝最后的叫囂;馬家似乎是要進行一個復仇的故事,由于小說情節還未展開,暫時還說不清楚……這部小說,無疑是近年來中國頂好的文章,它遠比《神女》和《狗官》更為厚重,我確鑿期待其后續。”
……
山東。
巴金笑瞇瞇地問:“感覺怎么樣?”
老舍感嘆道:“我肯定寫不出這樣恢弘的小說,我只會寫小人物的故事。”
巴金笑道:“《黑土》講的也是一個個小人物,但把這些小人物串聯起來,那就是一個大時代。”
老舍點頭道:“有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去拜訪周明誠,跟他討論些關于文學的事情。”
巴金說:“現在就有機會啊,我要去一趟天津,跟我一起過去吧。”
“我可沒你那么瀟灑,每年都能夠全國旅游,”老舍連連搖頭,“我還要養家,還要教書。”
巴金得意地說:“所以我堅決不結婚,結婚就被家庭拖累了。”
老舍好笑道:“你這種人生態度確實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