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元旦。
新年新氣象,各大報刊雜志都在搞活動。
比如上海的《明星日報》,就發起了“電影皇后”的評選。胡蝶以2萬多票的成績當選“影后”,陳玉梅排發出來,立即引起無數國民的精神共鳴,元旦這天的《東方雜志》直接賣斷貨了。
這個征稿活動的結尾,再次刊登了周赫煊的那篇《我有一個夢想》:“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中國的每一個省份、每一個州縣和每一個鄉村,都將變成高樓林立、工廠遍地的文明世界……我們的國家,不再是被人嘲笑的對象,不用再簽署屈辱的合約。任何一個海外的華人,都可以挺直腰桿,大聲地高呼:我是中國人!“
不知有多少讀者,聯想到黑暗的現實,看得潸然淚下。
周赫煊放下手中的雜志,苦笑自語道:“夢人人都會做,為了這些美夢,不知要死多少人?!?/p>
周赫煊很快就遇到一個將死之人!
當他驅車來到戲院時,楊杏佛老遠就喊道:“周先生,久仰大名!鄙人楊銓。”
“宏甫兄,幸會!”周赫煊熱情地握手道,“想不到宏甫兄今天也來捧場?!?/p>
楊杏佛笑道:“適之先生寫信給我,說尊夫人要在元旦登臺,我就特意提前出發來天津,一睹冬皇的大家風采?!?/p>
周赫煊連忙介紹張樂怡、孟小冬和費雯麗,至于婉容、廖雅泉已經到了預產期,隨時都可能生孩子,因此今天沒有來觀看孟小冬演出。
民國時娶姨太太的很多,楊杏佛見怪不怪,微笑著跟三女握手問候。
眾人結伴走入戲院,孟小冬直接去了后臺準備。
楊杏佛低聲道:“明誠兄,北邊的籌備工作還順利吧?”
周赫煊說:“我寫了50多封信,有大概30封回信說愿意加入,還有10多封表示支持。”
“那就好,那就好,”楊杏佛高興地說,“再加上胡適之那邊邀請了20多個,北平分會的規模很大?。 ?/p>
周赫煊看他興奮的樣子,忍不住提醒道:“宏甫兄,你為民主憲政多番奔走,可要當心南京那邊來陰的?!?/p>
楊杏佛不屑冷笑:“老蔣也只會ansha那一套,他要殺就殺,我死了還有別的人站出來?!?/p>
“唉!”周赫煊無奈嘆息。
眼前這個人死定了!
楊杏佛是同盟會出身,早年擔任孫中山的秘書,這些年頻繁和共黨接觸,并積極營救被捕的共黨人士。他的組織和管理能力超強,民權同盟全靠他多方奔走,跟胡適喜歡打嘴炮不同,楊杏佛屬于實干家。
所以楊杏佛必須死,只要他死了,剛剛組建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就等于癱瘓。剩下的人再怎么呼吁吶喊,常凱申都可以不予理會,對當局的威脅而言,100個胡適都比不上1個楊杏佛。
周赫煊看著完全不顧自己死活的楊杏佛,突然生出無限感慨?;蛟S正是中國有無數這樣的志士,為了國家不惜付出生命,中國才有夢想可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