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申去年勒令地方軍閥裁軍,只有張學良是真的在裁。原先東北軍人數多達40余萬,張學良大搞精兵簡政,最后裁到只剩下28萬正規軍,其中16萬屬于精銳,剩下12萬為地方守備部隊,裁掉的10多萬全部變成屯墾軍。
這在民國屬于難得的壯舉,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軍閥,都在想法設法擴軍,唯獨張學良在大裁軍。
裁軍之后的東北軍并沒有削弱,戰斗力其實還提升了。張學良也想方設法大練新軍,這些新軍從軍事素養到武器裝備,都遠超一般的軍閥部隊。
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張學良對東北軍的控制力,已經遠遠超過張作霖,至少從表面上來看,他可以輕松指揮奉軍任何一支部隊——張作霖調軍打仗還要給好處費才行,有些兵頭子是不聽話的。
怎么說呢,只從練兵能力而言,張學良在民國諸多軍閥當中能夠排進前列,如果他不親自指揮作戰就更完美了。
張學良抽著煙說:“老蔣還想打仗,邀我把閻百川(閻錫山)和馮煥章(馮玉祥)徹底趕盡殺絕,然后再跟他南下一起對付李德鄰(李宗仁)、白健生(白崇禧)和陳伯南(陳濟棠)。”
“你怎么回應的?”周赫煊問。
“當然是拒絕啊,我入關本就是想平息戰端,盼著國家早日和平,”張學良無奈地搖頭說,“老蔣打仗是打上癮了,不滅掉地方勢力他死不罷休。如果按照他的想法來搞,至少還要死上幾十萬士兵才能安寧。”
周赫煊點頭道:“確實如此,他的掌控欲太強了,可惜能力沒跟上。”
張學良道:“老蔣這回還真大方,他把黑、吉、遼、晉、察、熱、綏、冀八省地盤,外加北平、天津、青島三市全都交給我節制,還讓我處理中原大戰的善后事宜。”
周赫煊笑道:“有陰謀?”
“當然有陰謀,”張學良苦笑著說,“他讓我善后,卻又勒令我把西北軍、晉綏軍的軍隊裁撤六成,明顯是想挑起我跟那些軍閥將領之間的矛盾。趁我焦頭爛額抽不出手的時機,回兵南下徹底把桂軍給消滅。”
常凱申還真是打仗打上癮了,明明南京政府財政已經崩潰,還想把桂系軍閥給趕盡殺絕。打著打著沒有錢糧,為此專門加派各種稅捐,搞得南方天怒人怨,他見實在打不下來才罷休。
放過了桂系軍閥,常凱申還不消停,又把目光對準紅區,對紅區發起多次圍剿。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常凱申圍剿紅區實為一石三鳥之計:第一,當然是為了消滅我黨;第二,調派剛剛收編的雜牌部隊打仗,削弱控制雜牌勢力;第三,圍剿到哪里,常凱申的軍事觸角就延伸到哪里,趁機擴大實際地盤。
簡單歸納總結成八個字,常凱申玩得是“驅狼吞虎、漁翁得利”。
張學良不想陪常凱申玩游戲,他說:“我正在跟老蔣周旋,裁一些戰斗力弱的雜牌,再整編合并上一批,換個番號偷偷保留下來。”
“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周赫煊說道。
如果按照常凱申的命令強行裁軍,那些剛剛倒戈的北方將領,估計又要扯旗造反,打仗不知打到什么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