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女》和《狗官》解禁后,周赫煊終于啟程前往南京,沒有繼續和陳德征瞎扯淡。這事兒根本說不清楚,包括上海市長、上海黨部主任在內的所有人,都站在陳德征那邊。
就算周赫煊跟常凱申認識又如何?
人家上海市長張群,還是常凱申的同學呢,還是常凱申手下“行政學系”的首腦。
他們本質上就是在幫常凱申做事,封書也是為了國黨利益,鬧到常凱申那里,周赫煊也討不到一點好處。
胡適還跟常凱申夫婦私交甚密呢,明年照樣被陳德征懟得躲到國外。
能把自己的小說解禁,已經非常難得了。
七月底,周赫煊抵達南京,也即是此時中國的首都。
大學院(教育部)早在兩個月前,就召開好?!?/p>
周赫煊也不是神仙,他對民國教育部的內幕還真沒研究,問道:“究竟是什么情況?”
“教育部……哦,不對,是大學院現在分為兩派,”胡適解釋說,“一派以蔡元培先生為首,是為英美派;一派以李石曾為首,是為留法派。如今兩派就快打起來了,我在上個月幫蔡元培先生說話,結果被吳稚暉他們污為‘蜀洛黨爭’,你說這叫什么話?氣得我一開完會,馬上就辭職了!”
蜀洛黨爭,說的是北宋年間的事。
蜀黨領袖是蘇軾,洛黨領袖是程頤。兩黨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走到一起,結果把王安石擠出朝堂后,蜀洛兩黨自己就鬧起來。
如果比喻為現在的教育部,就是蔡元培和李石曾因為反對北洋軍閥走到一起,北洋軍閥一倒,二人馬上開始爭斗。
周赫煊還是沒聽明白,他說:“適之兄,你講的詳細一點?!?/p>
胡適沒有細說,反而笑道:“明誠,你知道嗎?兩個月前,李石曾那幫人,就已經把北大更名為中華大學了,而且大學院內部任命李石曾為校長。所以說,北大已經不存在,你這個北大校長也是非法的。”
“啊?”周赫煊瞬間懵逼,隨即心中生起一陣惱怒。
周赫煊確實不想當校長,麻煩事太多。但不想當是一回事,被人莫名其妙取消校長職務又是一回事。
胡適這才從頭開始講起:“好好的教育部,為什么要改名為大學院?因為蔡元培和李石曾兩位先生,都想讓教育獨立于政府之外,從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們就一直在努力。大學院實行大學區制,每個學區的所有教育事務,都由大學院負責,跟政府無關。軍閥林立的時候,這個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國民政府為了加強自身在教育領域的威望和影響力,也對大學區制表示支持,所以才有教育部改為大學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