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碼頭。
從南方駛來的客輪上,有兩個讀書人提著皮箱走下舷梯。
年長者大約60歲,名叫鐘觀光,中國近代植物學開拓者,在中國。他把情況復述一遍,對鐘觀光說:“鐘教授,這個周赫煊看來是熱心教育事業的,說不定能夠請動他。”
鐘觀光提醒道:“別忘了那個教育基金會,是張學良號召發起的。”
譚熙鴻默然,北大搞成現在這副模樣,主要還是拜張作霖所賜。直接派兵包圍北大,張大帥可是把學校師生嚇得夠嗆。
兩人到旅店放好行李,鐘觀光年紀大了,舟車勞頓不想再折騰,譚熙鴻卻興沖沖的跑去請周赫煊。
抵達報社,譚熙鴻問一個職員道:“請問周赫煊先生在嗎?”
“喏,那就是周先生。”職員指過去。
周赫煊正帶著人準備外出,譚熙鴻走過去說:“周先生你好,鄙人譚熙鴻,北大生物系主任?!?/p>
“幸會!”周赫煊納悶的握手,不知道這人找他干嘛。
“周先生是要外出嗎?”譚熙鴻問。
“嗯,帶人出去做問卷調查。”周赫煊點頭道。
問卷調查這玩意兒比較新鮮,譚熙鴻主動要求跟著,與幾個報社員工一起出去。
到了街上,周赫煊對手下的人說:“做問卷調查,抽樣一定要盡可能全面。小周、老張、鄭兄、立民,你們分辨負責天津城的東西南北,我來親自跑租界這邊。調查對象,要涵蓋不同年齡層和不同職業者,每調查一個,都要做詳細記錄。聽明白了嗎?”
“明白了,社長!”眾人紛紛應道。
譚熙鴻好奇問:“周先生,你做這個問卷調查,有什么作用嗎?”
周赫煊解釋道:“《大公報》準備做一個深度系列報道,討論國民的受教育權。這個問卷調查,就是收集老百姓對此的觀點?!?/p>
“哦,明白,”譚熙鴻贊道,“這就跟做科學實驗一樣,需要收集分析數據,想不到辦報紙也有如此講究?!?/p>
周赫煊說:“一拍腦袋寫出來的新聞,難免脫離實際情況。我們《大公報》的辦報方針是不黨、不私、不賣、不盲,這個不盲既要不盲從流俗,也要不盲目報道?!?/p>
譚熙鴻肯定道:“這也是搞科學的態度?!?/p>
兩人沒走幾步,周赫煊便找到個小販說:“你好,我是《大公報》的問卷調查員?!?/p>
“嘛呢?”小販一臉懵逼。
周赫煊詳細說:“城北的希望小學里面,有個學生的父親是sharen犯,母親是娼妓,其他學生家長反對他讀書,要求開除。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小販說:“當然要開除啊!”
“為什么?”周赫煊一邊紀錄一邊問。
小販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sharen犯的兒子更不能讀書,以后當壞人會害死多少人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