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外界的一切都被屏蔽,他的意識沉入了一片深邃的黑暗之中。
在那片黑暗里,一座無影燈照耀下的手術臺,正緩緩浮現。
前世,林文書被刺,腹主動脈瘤破裂,被緊急送進手術室。
那個時候的齊銘,雖然憑借著自學和實踐積攢了不少經驗。
但終究只是一個鄉鎮醫生,面對如此兇險的大出血,他做了什么呢?
好像是當時打開腹腔的瞬間,那噴涌而出的鮮血幾乎染紅了整個視野,助手們都慌了神。
齊銘強作鎮定,用紗布和吸引器搏斗了近十分鐘,才勉強看清了破裂口的位置。
后來他用盡了畢生所學,血管鉗、縫合線、止血紗布……
最終,血止住了,人也救了回來。
所有人都說他創造了奇跡。
可只有齊銘自己知道,那個所謂的“奇跡”背后,隱藏著多少瑕疵。
當時因為視野不清,他在鉗夾動脈瘤頸部時,用力過猛。
輕微損傷了周圍的腎動脈,導致林文書術后腎功能恢復得極慢,受了不少罪。
為了快速止血,他的血管吻合操作也略顯粗糙,雖然暫時解決了問題。
但遠端的血流灌注并不理想,這直接導致林文書后來時常感到下肢發涼麻木。
這些細節,在當時的情況下,無人苛責。
能把人從鬼門關拉回來,已經是天大的功勞。
可對于后來擁有了幾十年外科經驗,見識過無數手術的齊銘來說,那臺手術,簡直是漏洞百出。
而現在,不管林文書做了什么決定,他可以先準備著,這也是他回到醫院的原因。
“常規的腹部正中切口,暴露瘤體需要的時間太長,而且對腹腔臟器干擾太大。”
“應該采用腹膜后入路,從左側腰部切開,直接就能找到腹主動脈,視野清晰,還能避免驚動腸道。”
齊銘開始喃喃自語。
“找到動脈瘤后,不能急著上阻斷鉗。”
“應該先游離腎動脈下方,預置一根阻斷帶。然后再處理瘤頸。”
“這樣一來,萬一鉗夾時出現意外撕裂,可以立刻收緊阻斷帶,最大限度地減少失血,也保護了腎臟。”
“縫合……不能用普通的絲線,張力太大,容易切割血管壁。”
“應該用……對,用動脈縫合針,配合無損傷的縫合線,做連續外翻縫合。”
“這樣既能保證吻合口的密閉性,又能讓內膜完美對合,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