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正先身形逐漸凝實,掃視不復從前靈秀的武當山,袖袍一揮,仙劍入手,一步百丈的遠去。
兩個月后。
無論江湖還是朝堂再起波瀾,武當山那個夸下海口自言不成天下道德,兵法權術的地方,但實則是一個深不可測之地。
所以,也就沒聽說徐渭熊回到北涼。
這段時間,江湖也有一種詭異的風平浪靜,自打歸府的北涼世子便一直未曾現身,也沒見北涼王因嫡次子身死后,有什么過激的舉措。
旁人只以為殺子仇人多半已亡,才顯得這般平靜。
世人皆知在劍州,一教派和一世家聲名最是鼎盛,二者只有一江之隔,西邊為世襲道統六十余代的道門祖庭龍虎山,東邊則是數百年的軒轅世家。
這一日。
一襲淡黃道袍的年輕道士如郊外游玩一般,登上了徽山。
軒轅世家稱雄東南,實力自是不可小覷,山上少說也有千余在江湖上有名有姓的高手,可卻無一人發現有個不請自來的年輕道士不緊不慢的來到了主峰牯牛大崗。
席正先在一塊古碑前止步,只見碑身上書獨享陸地清福六字,而坐落在牯牛大崗的軒轅世家里里外外都透著一股烏煙瘴氣。
突然,一位由內而外透著一股靜氣的中年書生,從一座依山而建的閣樓內走出,他似有所感,走到距離古碑的十步外,就瞧見原來古碑旁居然還站著一人。
“小道士氣度不凡,難道也是來當客卿以求問鼎閣的寶典秘笈?”
“聽聞軒轅世家的藏書極為豐富,立的一座問鼎閣,有難以計量的秘笈密典,都傳它只比北涼的聽潮亭稍遜一籌。”
“再者,軒轅世家又愿從三教九流中擇才納賢,便想過來看一看。”
“那為何止步于此?”
“有些可惜罷了。”
“可惜?”
“好一處清修福地,卻魚龍混雜,藏污納垢,豈不讓人可惜?”席正先側眸看向中年書生:
“貧道亦是有聽聞,軒轅世家到敬字一輩,分流三脈,嫡長孫軒轅敬城,是一個不愿習武,只愿學書生治國的書呆子,也就在家族之中地位淺淡。”
“次孫軒轅敬意沉穩持重,廣納四海賓客,善于養士蓄勢,為軒轅世家拉攏了很多武林精英,是軒轅砥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