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祐過后立即將叛軍的首級傳回都城,平定叛亂后,他就組織人力在當地修治城郭,開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
同時參照漢代法律,對當地律法進行整理,并向當地人申明,以便約束。
如此過了大半年的時間,已是軍中部校尉,五品威虜將軍的席正先得文帝旨意,先是擢升為平虜中郎將,后命他南方武陵郡平亂。
原是武陵郡五溪蠻暴動,武威將軍張尚前去征剿,冒進深入,結果全軍覆沒,過后席正先得崔祐力薦,便被文帝派去征剿。
席正先率領部曲,共計三千余人趕往五陵郡。自統兵之后,由于年歲小,容貌又過于俊俏,便總是受到軍中的閑言碎語,或是敵軍的污言穢語。
于是,特意打造了一個形如兇惡修羅的紅色面具。
而此戰也正是席正先真正聲名鵲起的一戰,首戰即大勝,斬俘兩千余人,余下蠻人想要南逃壺頭,卻被他早就料到,是以將這些蠻人一網打盡。
其實一開始席正先靠的是一身堪稱萬人敵的武勇,就只帶小半兵力,堅信自己能一戰打崩蠻人,便讓另一大半兵力埋伏于余下蠻兵最有可能逃出生天的必經之路上。
戰后,流傳于交阯的鬼面羅剎之名,又以武陵郡為中心,向四處擴散開來。
接下來席正先便配合武陵郡太守治理五溪蠻。
然而沒過多久,他又接到文帝的旨意,去往廣陵之地討伐叛逆。
有個叫李庸的人糾集徒黨,攻下皖城,朝廷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sharen放火
大業十三年。
天臺山,天臺宗。
一個三十幾許的白衣僧人神色怡然的吹奏著悠揚的笛曲,只見他渾身透著一股清凈無染,安詳沉穩的氣質,與純粹又空靈的笛聲相得益彰。
一曲畢,一個青年和尚急匆匆的小跑過來,喊道:
“無常師叔,我就知道你會在這里,祖師現在請你過去。”
名為無常的僧人立即邁開步子,不疾不徐的穿過佛塔和鐘樓,進入一間禪房,再來到里室,就看到一位身材魁梧威猛,須眉俱白的老僧。
“大師。”
無常兩掌在xiong前對合,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
老僧也就是智慧大師抬手示意他坐于蒲團,道:
“無常,你來天臺山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