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冬,似乎格外漫長。
那場關于西域戰事的朝會之后,整個長安城,都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
晉王李治美名,還在街頭巷尾流傳,但熱度,已漸漸消退。
衛國公李靖,早已悄然率領西征大軍,離開了京畿,奔赴那遙遠又黃沙漫天的戰場。
而東宮,則像一座被世人遺忘的孤島,大門緊閉,悄無聲息。
李承乾,似乎真的變成了一個“閑人”。
每日里,他不是在別業的田畝間,與那些被他從東征軍中,特意留下的農家老兵,一起擺弄那些奇特的農具和稻種。
便是在茅屋之中,與新任的參謀司司長李綱(馬周被調離后,李綱暫代其職),探討著“民生”與“教化”,看似務虛的話題。
李承乾似乎真的,徹底遠離了權力的中心。
這讓許多,暗中觀察著東宮的人,都漸漸放下了警惕。
這位曾經攪動無邊風云的太子殿下,在經歷了“兵諫”的失敗,和被陛下“敲打”之后,其鋒芒已經被徹底磨平了。
然而,他們不知道。
在這份平靜的表象之下,是何等洶涌的暗流。
每日,都有加密的信件,通過“皇家鹽業商行”這個看似純粹的民間組織,如涓涓細流般,從江南,匯入東宮。
江南的每一個角落,那些被李治“逼上梁山”的士族,他們不甘的怨言;那些因為李治整治士族,對晉王感恩戴德的農夫,他們樸素的祈愿……
所有的一切,都化為最精準的情報,源源不斷地,呈于李承乾的案頭。
太子雖然身在長安,卻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江南那潭水,到底有多深,有多渾。
他在等。
等一個時機。
等那位仁善的晉王,在江南大獲全勝的九弟,班師回朝。
等那位,高高在上的父皇,因為忌憚和猜疑,而必然會做出的……下一步動作。
這一天,終于來了。
晉王李治的儀仗,在萬民的歡呼聲中,返回了長安。
其后,便是那場在太極殿上,由晉王“主演”的,精彩絕倫的“請罪”與“獻功”大戲。
最后,是一道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命晉王,去“學習”太子新政的……圣旨。
當這道圣旨,由中書省的官員,恭恭敬敬地,送到東宮別業時。
正在田間,查看稻種長勢的李承乾,沒有絲毫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