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庭負擔重,但家人品行端正,沒有劣跡的家庭,可以優先考慮。”趙興邦想到了村里幾戶特別貧困的人家,他們不是懶,而是因為家里有病人,或者孩子多,勞動力少,才一直翻不了身。“我們開養殖場,是為了帶領大家共同致富,而不是錦上添花。把機會給最需要的人,才能真正起到作用?!?/p>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趙興邦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那些兩面三刀,見風使舵,今天說你好,明天就能背后捅刀子的人,堅決不能用!”
他的目光變得冰冷,落在了名單上的幾個名字上。那幾個人,就是今天下午表現得最熱情,送禮送得最勤快,但昨天還在人群里說他壞話,煽風點火的。
“這種人,今天能因為利益來巴結你,明天就能因為更大的利益出賣你。他們就像墻頭草,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往哪邊倒。把他們招進來,就是養虎為患。不僅不能用,以后還要離他們遠一點?!?/p>
劉婆婆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她用手指著其中一個名字說道:“興邦,你看這個趙老四,就是這種人!今天下午提著兩只雞來,好話說了一籮筐??晌仪迩宄赜浀?,前天你爹媽來鬧的時候,就是他在人群里喊得最兇,說你是個不孝子,發達了就忘了本!”
“還有這個李二狗,”王玉蘭也想了起來,補充道,“我娘家那次來鬧事,也是他在旁邊煽風點火,說什么‘旱的旱死,澇的澇死’?!?/p>
趙興邦在他們提到的名字后面,毫不猶豫地畫上了重重的叉。
就這樣,三個人,一盞燈,一張紙。他們一條條地討論,一個個地篩選。沒有激烈的爭吵,只有冷靜的分析和共同的默契。那些曾經的善意,被一一記取;那些隱藏的惡意,也被無情地剔除。
一個多時辰后,一份涵蓋了十個家庭的初步招工名單,終于新鮮出爐。這份名單,沒有公示,沒有張揚,只是被趙興邦小心地折好,放進了貼身的口袋里。
他知道,明天,當這份名單公布的時候,必然會在村里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趙家村的村委會大院里,就已經人山人海。
所有人都起了個大早,連早飯都顧不上吃,就跑到這里來等消息。他們一個個伸長了脖子,臉上寫滿了緊張和期盼,就像等待發榜的考生。
氣氛熱烈而焦灼。人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小聲地猜測和議論著。
“哎,你說,這次能有我家的份嗎?我昨天可是給興邦送去了一只十斤重的大公雞呢!”
“誰知道呢?我家也送了。不過我聽說,這次名額不多,競爭激烈得很??!”
“不管怎么說,興邦這孩子做事,肯定公平。咱們就等著吧?!?/p>
在人群的一個角落里,站著三個人,他們的表情比其他人更加復雜。那是趙興邦的母親趙桂芬、大哥趙建國的大嫂,以及被保釋出來沒多久、形容憔悴的二哥趙興天。
趙桂芬的臉上,帶著一種志在必得的傲慢。在她看來,無論趙興邦跟他們鬧得多僵,血緣關系是改變不了的。她是他的親媽!這養殖場招工,怎么可能沒有他們趙家的份?
她的大兒媳,則是一臉的期盼和算計。她男人還在里面待著,家里沒了頂梁柱,日子過得緊巴巴。如果能進養殖場,拿到一份工資,那日子就好過多了。
只有趙興天,低著頭,一言不發。他經歷了這么多事,心氣已經被磨平了,他總覺得,事情可能不會像母親想的那么簡單。
終于,在萬眾矚目之下,村長趙富貴拿著一份紅紙,走上了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