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已經成功建立起來,林菀時不時去查看需要什么東西,發現村民們熱情高漲,每天都有人送東西來學校。
今天這家送了一本本子過來,明天那家送一支鉛筆過來,甚至連五歲的林肖,也讓林海買來各種顏色的皺紙做出小紅花小蘭花。
只因為林菀說過一句話,誰的表現好,誰的字寫得認真,誰踴躍舉手發言,她都會給小獎勵的。
這些家長都記在心上,去縣城購買物資的時候,看到本子會帶兩本,看到鉛筆也會買兩只。
林菀很高興,還特地把捐獻人的名字記錄下來,以后獎勵孩子的時候,必定要把捐獻人的名字告訴孩子們。
林爽得知這個消息,不知道去哪里弄了一個搖鈴,學生上下課總不能靠老師喊,像林小成這種沒有手表的老師更是時不時要出去看天色。
林菀點頭,如此一來,就要有一個專門搖鈴的人,可誰愿意干呢,這種活不用花費力氣,所以也拿不到多少錢。
林福站了起來,他想讓他的奶奶來搖鈴,只要在角落里放一把椅子,奶奶就能坐在這里做針線活,還能省下家里的柴禾。
林菀心一動,一老一小不能上山打獵,又沒有農活可做,不得捉襟見肘嘛,她一口答應,還做主給他奶奶一個月三塊錢的工資。
林福眼睛亮了,中午放學回家的時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他奶奶,林奶奶心里也是高興的,三塊錢一個月,都能給小福買些細糧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氏小學有了鈴鐺搖動的聲音,第一遍是預備鈴,五分鐘后會搖第二遍。
村民們都來看看是誰在搖鈴,看到是林福的奶奶林老太太,都放心的離開了,這是一個好人,好到沒有人愿意去欺負她。
林奶奶有一個老式的懷表,是她當年忽然消失的丈夫留下來的,她非常珍惜,沒想到現在有了大用處。
奶媽看到林奶奶,兩人不過說了幾句話,立馬成為了好友,當天晚上,奶媽讓林菀給她一些碎布和針線。
林菀哪里有碎布,進入空間找,找到好幾匹各種顏色各種材料的布匹,還有一個笸籮,里面放滿了各種顏色的線和粗細長短不一的針。
奶媽拿起剪刀,在每匹布上剪下幾塊大小不一的碎布頭,又挑選了一些黑色和黃色,還有白色的線和針,放入笸籮,明天去送給林奶奶。
“大姨,為何要這樣做。”
“小菀,村里的娃娃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他們的衣服褲子都破了,可在學校又沒人補,我想讓林福奶奶幫他們補。”
林菀若有所思,奶媽這個舉動很妥帖,都是些碎布頭,沒有人會放在心上,但加上修補的手工,那孩子的家長總要略微表示表示。
比如幫林奶奶砍些柴,挑一缸水,或者爬上屋頂鏟雪,反正只要有心,能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菀陪著奶媽一起來到了祠堂,仔細看了眼林福奶奶工作的地方,心里頓時有了計較。
她找來富貴和林沖,讓他們去找些木頭,在祠堂的內門口搭建一個小房子,類似現在的門衛室。
小房子里能放桌子和椅子,能放一個炭盆,炭盆上再做一個隔網,那茶缸放在上面,里面的水就不會冷。
富貴和林爽一口答應,回去找木頭去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小房子就搭建好了,為了流通空氣和方便說話,還特地開了一扇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