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二人正深入商議考成法細節以及如何應對可能問題時,方正化在門外輕聲稟報:“皇爺,徐光啟、陳子龍、路振飛三位大人已在殿外候旨。”
“來得正好,宣他們進來!正好一同議定這整肅吏治、救國救民的制度。
可以說,崇禎選的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都是些頭腦靈活的人。
“三位愛卿,”崇禎開門見山,“國事糜爛至此,朕痛心疾首!舊制臃腫,效率低下,非大刀闊斧革新,不足以挽狂瀾于既倒!朕與帝師已議定方略:整飭武備,提效政務!其中樞要,在于新設‘軍機處’、‘南書閣’,重啟‘五軍都督府’,并行張江陵之‘考成法’!你們,便是朕為‘南書閣’選拔的肱骨之臣!”
三人聞言,呼吸都不由自主地一窒,盡管已經從方正化的口中得知皇帝要大改,但親耳聽到皇帝如此明確地宣布這套顛覆性的改革方案,尤其是自己將被置于“南書閣”這個風暴中心,沖擊力依然巨大。
徐光啟眼神凝重,陳子龍年輕的臉龐上閃過一絲興奮與壓力交織的紅暈,路振飛則下意識地挺直了脊梁,目光更加透露著興奮。
崇禎將他們的反應盡收眼底,繼續道:“軍機處總攬軍國機要,由帝師孫先生領班,滿桂、曹文詔參贊,司禮監高起潛負責文書傳遞。”
他略過孫承宗,目光落在徐光啟身上,“而‘南書閣’,朕意由徐卿領班,統籌全局!陳卿精于錢谷,當為朕梳理財稅,厘清積弊;路卿熟諳刑名律法,當持法公正,督辦考成!稍后詹事府左中允黃景昉亦會入值,負責詔敕文書。”
“南書閣之責,重于泰山!為朕梳理機要、參詳政事、草擬詔敕、督辦考成——尤其是考成法之推行,乃當前程。”
就在這時,方正化再次輕步進來:“啟稟皇爺,詹事府左中允黃景昉奉旨覲見。”
“宣!”
黃景昉步入稍間,他年歲稍長于陳子龍,氣質儒雅沉穩,舉止從容。
見禮后,崇禎將南書閣之設及其職責,特別是他負責詔敕文書的部分簡要說明。黃景昉雖感震驚,但見帝師孫承宗在座,徐光啟等已先至,心知此乃皇帝重大決策,當即沉穩領命:
“臣黃景昉,蒙陛下不棄,委以重任,定當恪盡職守,秉筆直書,不負圣恩。”
崇禎看著眼前這五位核心班底——定海神針的帝師孫承宗、學貫中西的徐光啟、銳意財稅的陳子龍、剛直刑名的路振飛、穩重典雅的黃景昉。
一股豪情在他胸中激蕩,這就是他撬動大明的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