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牧密切關注著邊境戰局,深知此時必須臨危制變,方能扭轉乾坤。他迅速做出決策,傳令邊境將領堅守防線的同時,秘密調派一支精銳騎兵,繞到北狄軍隊后方,突襲他們的糧草輜重。
“糧草乃軍隊命脈,突襲北狄糧草輜重,定能打亂他們的陣腳。邊境將領務必把握時機,正面戰場適時出擊,前后夾擊,重創北狄。”蘇牧的軍令迅速傳至邊境。
邊境將領接到命令后,立刻著手部署。他挑選了五千名精銳騎兵,趁著夜色掩護,悄悄繞到北狄軍隊后方。與此同時,在正面戰場上,他故意示弱,引誘北狄軍隊深入。
“弟兄們,聽我指揮,等他們再靠近些,給我狠狠地打!”邊境將領站在城樓上,注視著漸漸逼近的北狄軍隊,眼神堅定。
北狄軍隊見邊境守軍抵抗逐漸減弱,以為有機可乘,便大舉進攻。就在他們深入到一定程度時,邊境將領一聲令下,城墻上頓時萬箭齊發,北狄軍隊頓時陷入混亂。
而此時,繞到后方的精銳騎兵如猛虎般沖向北狄的糧草輜重營地。“殺!”騎兵們喊聲震天,揮舞著長刀,沖入營地。北狄守軍沒想到后方會遭到突襲,一時間驚慌失措,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燒!”騎兵們紛紛點燃火把,投向糧草堆。頓時,糧草營地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北狄軍隊見糧草被燒,軍心大亂。邊境將領見狀,立刻下令正面部隊全線出擊。
“沖啊!”邊境守軍士氣大振,如潮水般沖向敵人。北狄軍隊腹背受敵,頓時潰敗,紛紛向后逃竄。邊境將領乘勝追擊,取得了一場大勝。
與此同時,京城內,蘇牧在地道危機解除后,并沒有放松警惕。他繼續加強京城的防御,同時對“天樞會”的殘余勢力展開全面清查。在地道事件中,一些“天樞會”成員趁亂逃脫,蘇牧深知他們仍是隱患。
“玉衡,務必將‘天樞會’殘余勢力一網打盡,絕不能讓他們再有機會興風作浪。”蘇牧說道。
玉衡領命后,在京城內展開了地毯式搜捕。經過一番努力,終于將大部分“天樞會”殘余成員抓獲。
蘇牧憑借著臨危制變的決策,成功地在邊境擊退北狄的進攻,同時也在京城消除了“天樞會”的威脅,暫時扭轉了乾坤。但他知道,北狄不會就此罷休,“天樞會”背后的勢力也可能還在暗中謀劃。
擊退北狄、清剿“天樞會”殘余勢力后,京城和邊境暫時恢復了平靜。然而,這場大戰帶來的余波卻在朝堂和民間悄然蔓延。
在朝堂上,官員們對蘇牧的贊譽之聲不絕于耳。“攝政王此次力挽狂瀾,擊退外敵,剿滅內患,實乃國家之棟梁,吾等當以攝政王為楷模,共保國家太平。”一位大臣在朝堂上高聲說道。
但也有一些官員心懷嫉妒,暗自嘀咕:“蘇牧不過是運氣好罷了,若不是他之前行事激進,又怎會引發‘天樞會’與北狄勾結的危機。”
蘇牧對這些議論充耳不聞,他深知穩定朝局、恢復國力才是當務之急。他向皇帝奏請,撥出專款用于修復邊境受損的防御工事,安撫在戰爭中受災的百姓。同時,對在戰爭中立下戰功的將士進行嘉獎,以鼓舞士氣。
“陛下,邊境防御關乎國家安危,百姓乃國家之本,此次戰爭讓他們受苦了。我們應盡快恢復邊境防御,安撫百姓,讓國家重回正軌。”蘇牧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