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康王之亂后,京城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經此一役,朝堂上下都元氣大傷。為了穩定局勢,確保幼帝能夠順利成長并親政,太后葉寒秋下旨,任命蘇牧為攝政王,賦予他處理朝政的大權。
蘇牧深知這一任命的責任重大,他沒有絲毫懈怠,全身心投入到治理國家的事務之中。每日,他早早便來到朝堂,與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制定各項政策以恢復經濟、安撫百姓、加強國防。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大華天朝漸漸從動蕩中走出,再次走上正軌。
在忙碌的政務之余,蘇牧偶爾也會與太后葉寒秋在宮中商討一些重要事務。這一日,蘇牧處理完堆積如山的奏折后,來到太后的宮殿。兩人坐在幽靜的花園中,看著滿園盛開的鮮花,不禁回憶起過往的歲月。
“蘇愛卿,若不是你力挽狂瀾,恐怕我和皇兒早已性命不保,這大華天朝也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太后葉寒秋眼中滿是感激,輕聲說道。
蘇牧微微欠身,恭敬地回應:“太后言重了,蘇牧深受先帝與太后信任,守護陛下與大華天朝,本就是臣的職責所在。”
微風輕輕拂過,花瓣飄落,兩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葉寒秋看著眼前這位沉穩而堅毅的男子,心中泛起一絲別樣的情愫。曾經,在那混亂的局勢中,蘇牧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給予她和幼帝依靠與安全感。如今,隨著相處的日益增多,這種感激之情不知不覺間開始悄然轉變。
“蘇愛卿,你還記得先帝在世時,我們一同參加的那次宮廷宴會嗎?那時,天下太平,大家都歡聲笑語,沒想到如今”葉寒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落寞與懷念。
蘇牧微微點頭,思緒也被拉回到過去:“臣記得,那時陛下意氣風發,對大華天朝的未來充滿了期望。先帝一生殫精竭慮,只為百姓能安居樂業。如今,臣定當繼承先帝遺志,輔佐陛下,讓大華天朝重現往日輝煌。”
說著,蘇牧的目光變得更加堅定。葉寒秋看著蘇牧,心中對他的敬佩又增添了幾分。在這復雜的宮廷斗爭與國家治理的漩渦中,兩人的心不知不覺間越靠越近。
此后的日子里,每當蘇牧處理完棘手的政務,葉寒秋總會以各種理由邀請蘇牧前來,或是商討朝政,或是閑話家常。每一次相處,他們都能感受到彼此之間那愈發深厚的情感。
然而,宮廷之中,規矩森嚴。他們深知這份感情若被他人知曉,必將引發軒然大波,影響幼帝的統治和國家的穩定。所以,兩人只能將這份情感深埋心底,小心翼翼地守護著。
在蘇牧的悉心輔佐下,幼帝漸漸長大,開始展現出過人的聰慧與沉穩。他對蘇牧十分敬重,時常跟隨蘇牧學習治國之道。蘇牧看著幼帝一天天成長,心中也充滿了欣慰。
但平靜的表象下,依舊暗藏著危機。雖然康王之亂已被平定,但康王的殘余勢力并未被完全鏟除。這些人躲在暗處,伺機而動,企圖再次顛覆朝廷。同時,周邊一些小國見大華天朝經歷內亂,也開始蠢蠢欲動,不斷在邊境挑起事端。
蘇牧在攝政王的位置上,日夜操勞,努力穩固著大華天朝的根基。然而,正如他所擔憂的那樣,康王的殘余勢力并未就此銷聲匿跡,反而在暗中不斷積蓄力量,策劃著新的陰謀。
在京城的一處隱秘據點內,一群黑衣人正圍坐在一起,為首的是一個面色陰沉的中年男子,名叫趙坤。他曾是康王的心腹謀士,康王死后,他便接過了殘余勢力的指揮權。
“兄弟們,我們不能就這樣算了!康王待我們不薄,我們一定要為他報仇,奪回屬于我們的一切。”趙坤目光掃視著眾人,眼中閃爍著仇恨的光芒。
“趙先生,可是蘇牧那老賊如今手握大權,戒備森嚴,我們如何才能下手?”一名黑衣人皺眉問道。
趙坤冷笑一聲:“蘇牧雖然厲害,但他也并非無懈可擊。如今他既要應對邊境的麻煩,又要處理朝中事務,正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可以先從擾亂京城的治安入手,制造混亂,分散他的注意力。然后,再設法聯絡朝中對蘇牧不滿的大臣,里應外合,一舉推翻他的統治。”